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鼻炎与鼻出血:为何总“结伴而来”?家长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5-09-19 15:30:00  浏览量:2

一、什么鼻炎孩子更容易流鼻血?

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吃饭时、玩耍中,甚至睡觉时,突然鼻子就流血了,顿时手忙脚乱。其实关于孩子流鼻血,首先要明确一个关键原则:

如果只是偶尔流一次,比如天气干燥时不小心碰了鼻子,家长完全不用过度紧张,做好应急处理就行;但要是频繁流鼻血—— 比如一周流好几次,或者一次流鼻血很难止住,第一步务必带孩子去医院抽血检查!这一步不是小题大做,而是要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潜在风险,只有先把这些严重问题排除了,咱们再分析日常常见的诱因才更放心。

排除了血液疾病的隐患后,鼻炎和流鼻血这两者到底有啥关联?

在西医看来,儿童流鼻血最常见的原因,其实是鼻腔黏膜破溃。医生用鼻腔镜检查时,往往能直接看到鼻腔里有黏膜破损的地方,甚至能观察到黏膜发红、有新鲜的破损痕迹。另一方面,鼻炎带来的打喷嚏、流鼻涕,也会间接 “伤害” 黏膜。

但是还是有不少家长疑惑:我家孩子明明很乖,既没有抠鼻子的坏习惯,也没有频繁打喷嚏、擤鼻涕,可为什么还是会经常流鼻血呢?那这就要从中医角度分析了,首先需要知道自己孩子的鼻炎是属于什么类型的:

1. 寒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咱们常说的过敏性鼻炎,在中医里属于“寒性鼻炎”,多在立秋、立春换季时发作。寒性鼻炎特点是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痒、鼻塞,这个时候孩子反复的擤就把鼻子给擤破了,就会流鼻血了。

2. 热性鼻炎:还有一种鼻炎,表现是不怎么流鼻涕,反而鼻子干、堵得慌,总忍不住抠鼻屎,一抠就流血,甚至半夜睡着觉鼻血都会流出来。这在中医里叫“热性鼻炎”,根源是孩子“有内热”,尤其是阳明火内热。

那怎么判断孩子有内热?看两点:一是孩子经常便秘,大便干硬拉不出来;二是鼻腔里通红一片,摸起来干巴巴的。

二、孩子流鼻血时,家长第一步该做什么?

孩子流鼻血时,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仰头止血”,这是大错特错!血会顺着鼻腔倒流进喉咙,轻则引起恶心呕吐,重则可能呛到气管,特别危险。

首先西医针对儿童鼻出血有 4 步应急处理方法,首先是让孩子坐直或站直、头稍前倾;二是捏住孩子鼻翼两侧 10-15 分钟,期间用嘴呼吸;三是用毛巾包冰块敷鼻梁辅助止血,可能还会使用贝复新、红霉素软膏等药物涂抹鼻腔,修复破损黏膜,但这些方法仅能应急或缓解表面症状,无法解决鼻炎这一根本诱因,属于治标不治本,而中医就不一样了,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鼻炎类型,对症调体质。

1. 寒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针对寒性鼻炎,靠中医内服调理,根据患者体质用药,驱散体内的“寒气”,增强抵抗力。鼻炎好了,打喷嚏、擤鼻涕的动作少了,鼻出血自然就停了。

2. 热性鼻炎:热性鼻炎的根源我们说是因为“内热”,而内热大多和“便秘”有关——孩子大便干硬拉不出来,体内的火排不出去,就会往上走,烧到鼻腔。所以要先帮孩子通大便,火降下去了,鼻腔就不会干得像“要裂开”一样,孩子也不会忍不住抠鼻子,鼻血的问题就没有了。

三、中医预防是关键:让孩子远离鼻出血

那对于流鼻血的问题,很多家长跟着西医的方法做:开加湿器、涂凡士林、让孩子吃橙子补维生素,一般西医会让你抹一些湿润的药,像红霉素软膏什么的,但这些其实都治标不治本,孩子还是照流不误。那么中医怎么预防?

饮食调理:首先就是别给孩子火上加火,春秋两季是孩子流鼻血的高发期:春天肝火旺,秋天天气干燥,这时候最忌讳给孩子吃“热性食物”,比如榴莲、芒果、荔枝、桂圆,还有牛羊肉、巧克力、烧烤,这些都会加重体内的火,让鼻腔更干、更容易破。

要是孩子即使不吃热性食物,还出现便秘,重点还是要把便秘调好了。等孩子鼻子不痒、不干了,就算你让他抠,他也不会抠——毕竟谁也不想没事抠得鼻子疼。

我最后想说:孩子鼻炎流鼻血,不是“小毛病”,也不是靠“涂药膏、补维生素只能缓解表面症状,要想不反复,还得靠中医从根上调体质、治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