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心系中国妇女事业的雷洁琼

发布时间:2025-09-18 12:39:19  浏览量:2

雷洁琼(1905—2011),著名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于一个思想开明的华侨之家,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熏染,从小就树立起爱国爱民、求真务实的思想。1924年,19岁的雷洁琼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先是怀抱科学救国的思想学习化工,后为谋求医治中国社会的良药改修社会学。

在燕京大学开展妇女问题研究

1931年,学成归国的雷洁琼执教于燕京大学。其间,她将讲授的课程与解决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注重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其课程涵盖贫困与救济、家庭问题、妇女与社会、儿童福利问题等领域,妇女问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洁琼是我国最早提倡节育的学者之一。她于1933年同陈达、杨崇瑞共同发起成立“节制生育咨询部”,并在《晨报》副刊撰文宣传节制生育。在《社会服务与节制生育运动》一文中,雷洁琼指出,节制生育是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在当时,是为了保护儿童的生存权,也是保护妇女的生命健康权。

1934年参加平绥沿线社会调查时,雷洁琼关注到,当地“社会一般人民对于新法接生,仍未有相当信仰,除少数人愿受新法接生外,多数仍请旧式之收生婆,故来院(笔者注:指归绥公医院)生产者多为逆产或难产之人,或曾经旧式收生婆施手术无效后才肯送来,所以孕妇死亡率特高”。1935年,她撰写了《女大学生的社会地位》。1937年,她在《中国家庭问题研究讨论》中提出要研究“妇女对于家庭的经济贡献,从前与现在不同情况如何?妇女从事职业,是否由于家庭的收入不足?从事职业的妇女对于育儿治家如何调适?从事职业的妇女对于家庭态度如何?”全面关注妇女的生存、教育、经济、职业等问题。

在江西的妇女组训工作和研究

1937年,雷洁琼赴抗日前线江西,担任地方政治讲习院妇女班的主任,主持妇女干部训练班,讲授“妇女运动史”等课程;为江西妇女生活改进会培养教员;组织和动员妇女参加抗战;主持创办了《江西妇女》《农村妇女》等刊物,写下一系列指导实际工作的文章。

在《江西怎样组训农村妇女》中,雷洁琼介绍了组训妇女的机构、步骤,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效等情况,指出“中国妇女一向被封建势力紧缚着,在政治和经济的压制下失去了激烈性和自由性,我们如果要把她们引进抗战的潮流中去,必须将她们从生活的围困中解救出来,才能使她们发挥出伟大的力量”,提出要关注和解决妇女的痛苦和困境。在《两年来之妇女运动》中,她简要介绍了妇女为抗战所作的战地服务、文化宣传和动员、增加后方生产、保育工作等贡献。在《农村妇女地位研究》中,她提出要开展农村妇女地位的研究,发现妇女问题,以谋妇女真正的解放。

实践的经历和体验,使雷洁琼对妇女问题的把握独到而精准,她在《妇女问题讲座》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妇女问题就是如何使妇女获得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男子完全平等地位的问题,它包含了妇女的参政问题、法律问题、教育问题、职业问题、劳动问题及母性保护问题等等”,“妇女问题包含了妇女对男子的从属关系的解放问题,与妇女对社会制度的解放问题”。此外,她还撰写了《女学生与妇女工作》《纪念“三八”应有的认识》《抗战中的农村妇女》《论抗战中妇女职业问题》《对于妇女工作应有的认识》等文章。1941年,根据江西工作的经验,她撰写了《三十年来中国妇女运动的总检讨》,系统总结了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妇女运动。

重返教坛后的妇女研究及活动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迫害进步力量,雷洁琼被迫离开江西,执教于东吴大学,讲授社会福利事业、家庭问题等课程。1946年,她回到燕京大学,开设家庭关系、妇女儿童与社会等课程。这一时期,她撰写了《妇女与新中国的建设》《经济民主建设与妇女解放》《民主运动与妇女解放》《论现阶段的妇女运动》《分析教育当局对于男女分校的用意》《三十六年来的妇女运动》《中国妇女之出路》等文章,提出妇女应当享有生存权、教育权、职业权、婚姻自主权、母性保护权、政治权、休息娱乐权、年老和失去劳动能力被抚恤权。同时,她将妇女运动与国家命运、时代主题联系起来,提出“要改善大多数妇女生活,要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主要的是集中力量改革社会”,妇女应当行动起来,“配合其他团体组织,努力使经济平等与政治民主的社会早日实现”。

如其所述,雷洁琼为抗日救亡和争取民主政治做了大量工作。这一时期,她参加“星二聚餐会”,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积极投身上海的妇女运动。1946年3月,上海各界42个妇女团体成立了上海妇女联谊会,许广平、雷洁琼等被推为领导者。同月,上海妇女界组织了选举国大女代表的活动,选出包括雷洁琼在内35名代表。随后,许广平、雷洁琼等五人组成宪法草纲研究会,研究国民党制定的宪法草案中关于妇女的条款,并进行讨论和修改,但这些选出的妇女代表却不被国民党承认。6月,雷洁琼在赴南京呼吁停止内战的请愿活动中被殴受伤,为争取民主和平留下了血染的路标。

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研究工作

1949年,雷洁琼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此前,她已于3月24日参加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代表大会主席团致闭幕词,提出要以劳动妇女为基础,团结各阶层各民族的民主妇女,担负起时代给予妇女的伟大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洁琼先后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和北京政法学院副教务长。她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起草工作,这部法律实行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婚姻政策,将广大中国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下解放出来。为切实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她撰写了《婚姻法与儿童保护》《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加贯彻婚姻法运动》等文章,对婚姻法进行详细解说,呼吁教育工作者积极参加贯彻婚姻法运动。

“文革”结束后,雷洁琼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在妇女权益保护和相关工作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1979年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家颁布了七项法律,在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方面作出许多具体规定,这其中有雷洁琼的贡献。她撰写了《保护妇女权利》一文,称赞“七个法律从不同角度规定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条款,符合全国人民的心愿,是很得民心的”,并在各种场合进行解说宣传,希望全社会真正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她鼓励妇女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同时呼吁社会各方面使家务劳动社会化,解除妇女的后顾之忧。

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雷洁琼参与了这部法律的修订工作,发表了《要正确宣传、理解和执行新婚姻法》等文章,宣传、推广新婚姻法。1982年,她在全国政协座谈会上作题为《坚决拥护宪法保护妇女的有关规定》的发言,呼吁同一切损害妇女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不懈的斗争。

雷洁琼自1953年以来,多次参加中国妇女代表团,赴海外访问,出席国际性会议并发表演讲,展示新中国妇女的形象,促进与各国的友好交流交往。

从政的同时,雷洁琼没有放下学术研究。她长期关注妇女和婚姻家庭问题,领导开展了国家“六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国城市家庭——五城市家庭调查研究”,形成了研究成果;主编了《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发表了《婚姻与家庭问题》《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发挥妇女的积极性》《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新中国建立后婚姻与家庭制度的变革》等文章。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姻与家庭起了质的变化。中国婚姻家庭变革的目标是彻底铲除封建式的买卖、强制婚姻,清除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建立民主化的婚姻制度;建立民主化的家庭。

数十年的学术生涯和奋斗历程,雷洁琼始终是中国妇女运动的亲历者、研究者、实践者,也是中国妇女问题研究的专家。她以博大的胸怀、务实的工作、卓越的成就、等身的著作,绘就了中国妇女的光辉形象,展示了中国妇女的伟大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妇女接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