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家长必看!抽动症不止治症状,心理支持更关键

发布时间:2025-09-18 08:11:54  浏览量:3

儿童抽动症的改善不仅需要医学干预,科学的心理护理同样关键。抽动行为易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而情绪压力又可能加重抽动症状。家长需通过理解接纳、情绪疏导与信心建立,帮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为症状缓解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给予理解与接纳减少孩子心理压力

家长首先要调整自身心态,避免因孩子的抽动行为表现出焦虑、烦躁或过度关注,更不指责、批评孩子“故意捣乱”“不听话”。需明确抽动行为是孩子难以自主控制的,用平和的态度接纳孩子的现状。

日常避免过度提醒孩子的抽动动作,以免强化孩子的行为意识,增加心理负担。当孩子因抽动感到尴尬时,及时转移话题或给予安慰,帮助孩子缓解紧张。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抽动症状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抽动症,让孩子明白抽动行为并非自身缺陷,减少自我否定。

避免让孩子因抽动症产生“特殊感”,不刻意限制孩子参与正常的学习、游戏和社交活动,鼓励孩子像其他同龄人一样生活。当孩子主动提及抽动困扰时,耐心倾听并给予回应,帮助孩子释放内心的担忧,建立对症状的理性认知。


引导情绪疏导缓解焦虑紧张

抽动症状易在孩子情绪紧张、焦虑时加重,家长需教会孩子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当孩子感到紧张时,引导其做深呼吸、缓慢数数,或通过画画、写日记、玩玩具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释放负面情绪。

日常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避免让孩子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当孩子面临考试等压力场景时,提前与孩子沟通,帮助其降低心理预期。


强化积极反馈建立孩子信心

及时关注孩子的进步,即使是微小的改变,比如抽动频率减少、能主动调节情绪,也给予具体肯定。通过积极反馈,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增强改善症状的信心。

鼓励孩子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孩子擅长画画、运动,就多为其创造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在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就感。成就感能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减少因抽动带来的心理落差,帮助孩子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症状,促进心理状态的稳定。


儿童抽动症的心理护理是长期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与坚持。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提醒,若孩子因抽动症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拒绝社交、自我封闭,或抽动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结合专业医疗干预与心理指导,双管齐下帮助孩子改善症状,守护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