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不是成年人缩小版,四大误区要避开
发布时间:2025-09-17 21:24:06 浏览量:1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石梦竹)9月17日是第七个“世界患者安全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活动主题确定为“安全护理每个新生儿和儿童”。生活中,儿童的安全护理,尤其是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吴秀静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孩子因用药不当而送医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退烧药、止咳糖浆、抗生素等药物最容易被误用。
据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年度报告,2024年度严重用药错误病例中,儿童病例占比创历史新高,达到20.1%,其中儿童误服药物比例占43.9%。
儿童用药不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误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医师、儿科临床药师叶继锋称,5岁以下儿童特别容易误服药物。若家长药品存放不当,孩子可能将颜色鲜艳的糖衣片、胶囊当做糖果误食,常见的误食药物包括降压药、降糖药、催眠药和避孕药等。
第二,照护者把握不准用药时间。吴秀静以退烧药美林为例介绍道,一些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后,发现烧没退下来,就会过2个小时再给孩子吃一次,但美林要间隔4~6小时才可再次服用。另外,多个家长带孩子时,由于互相不及时沟通孩子用药情况,也可能造成其在短时间内多次服药或服多种药物。
第三,不遵医嘱用药。有些家庭给孩子用药时,会根据症状自行让其服用抗生素、用成人减半药量喂药、以大龄儿童的用药剂量给低龄儿童服用,这些都是错误且危险的做法。药物需要通过肝脏、肾脏代谢,一旦过量,容易造成肝肾功能损伤。
第四,将外用药当口服药使用。比如,让孩子口服氯己定漱口液、塞肛的布洛芬栓剂,甚至口服外用的高锰酸钾片,导致口腔、消化道黏膜损伤。叶继锋表示,这主要源于家长认知误区、网络中的错误信息干扰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吴秀静为患儿看诊。受访者供图
两位专家表示,从医院药房配取的儿童药物会标注用法用量,还常配备量杯、吸管等工具,家长需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因效果不佳就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间隔。
照护者给孩子用药时,需注意区别不同规格的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有两种浓度,其用量存在1倍差距;给孩子用药后,简单记录药名、用药时间、剂量,避免重复用药或漏服;喂药时,最好让孩子用温开水送服,不随意将药物溶入牛奶、糖水等。一旦怀疑孩子误服或用药过量,应立即携带药品包装和说明书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