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病寻医】12岁儿童被“睡神”绑架?真相是这种罕见睡眠障碍
发布时间:2025-09-17 17:38:45 浏览量:1
最近几个月,12月的小毅(化名)出现了一些奇怪现象。比如上一秒还满脸笑容,下一秒就突然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任凭老师怎么呼喊都难以叫醒。和小伙伴们玩耍时,上一秒还在开怀大笑,下一秒双腿就像突然没了力气,整个人直挺挺地摔倒在地,可没过一会儿,又像没事人一样爬起来继续玩,这是咋回事?
数月“嗜睡怪象
”原来是这种罕见疾病作祟
小毅原本是个活力满满的少年,可近半年来,“嗜睡”却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课堂上,他努力睁大眼睛,想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可眼皮却像被灌了铅,不由自主地耷拉下来,脑袋一点一点,最后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老师多次提醒,同学们也投来异样的目光,可他根本控制不住。原本成绩不错的他,因为频繁在课堂上睡着,知识跟不上,成绩一落千丈。
不仅如此,小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也越发奇怪。有一次全家聚餐,大家欢声笑语,小毅正和长辈们聊得开心,脸上还挂着灿烂的笑容,突然身体一软,整个人从椅子上滑落,直接倒在地上睡着了,把一家人吓得不轻。
起初,家人以为小毅是晚上熬夜导致睡眠不足,便督促他早睡早起,可情况丝毫没有改善。为了弄清楚小毅到底怎么了,心急如焚的父母带着他来到惠州三院,希望能找到答案。
经过多导睡眠监测等专业项目检查,小毅最终被确诊为较为罕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发作性睡病。
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四大典型症状需警惕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睡眠障碍,常由遗传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发。它在儿童早期至50岁间都可能发病,尤其好发于10-30岁人群。临床上,发作性睡病主要有四大典型症状:
1.睡眠发作:这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在白天会毫无征兆地突然陷入不可抗拒的睡眠。无论是在上课、工作、吃饭,甚至是行走过程中,都可能瞬间“秒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短则几秒,长则数小时,一般睡十几分钟后能暂时恢复精神,但很快又会被困意席卷。小毅在课堂上、聚餐时以及打篮球时的突然入睡,就是睡眠发作的典型表现。
2.猝倒发作:通常在强烈的情绪刺激下,如大笑、愤怒、兴奋时发作。此时,患者双侧肢体的肌张力会突然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身体失去控制,出现摔倒、低头、面部肌肉松弛等情况。不过,患者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呼吸正常,一般几秒到几分钟后可恢复正常。
3.睡眠麻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鬼压床”。多发生在刚入睡或刚睡醒的那一瞬间,患者意识清醒,能感知周围环境,却无法动弹身体,也不能说话,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禁锢,常伴有恐惧、焦虑等情绪,一般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后会自行缓解,或在外界轻微刺激下恢复正常。
4.睡眠幻觉:常出现在入睡或从睡眠中苏醒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生动、逼真的视、听、触觉等感官体验,比如看到不存在的人或物体、听到奇怪的声音、感觉有东西触碰自己。这些幻觉往往十分真实,让患者难以区分现实与梦境,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心理压力。
如何诊断与应对?
早发现、科学管理是关键
发作性睡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还可能因突然发作导致意外事故,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早发现、早诊断、科学治疗与管理至关重要!
目前,诊断发作性睡病主要依靠专业的多导睡眠监测。通过在患者睡眠时,运用仪器精准记录脑电、肌电、眼动、心电以及呼吸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观察睡眠周期和结构的特征,结合患者的典型症状,医生便能做出准确判断。
发作性睡病患者在多导睡眠监测中,通常会显示出睡眠周期紊乱、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等特征。
遗憾的是,目前发作性睡病尚无完全根治的方法,但通过科学的综合管理,能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药物治疗: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长期规律服用药物,以提升大脑的警觉程度,减少白天嗜睡和猝倒发作的频率。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各异,用药方案需严格个体化,患者务必谨遵医嘱,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2.规律作息:养成固定、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夜间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般15 - 30分钟为宜,有助于缓解白天的困倦。
3.饮食调节:减少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后引发困倦;适度控制含咖啡因饮料的饮用,防止因依赖咖啡因而干扰正常睡眠节律。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充足营养。
4.情绪管理:学会有效调节情绪,尽量避免强烈的情绪波动,减少大笑、愤怒、过度兴奋等可能诱发猝倒发作的情绪刺激。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情绪稳定。
5.安全防护:鉴于发作性睡病可能在任何时间、地点突然发作,患者应避免从事如驾驶、高空作业、操作危险机器等具有高风险的活动。日常出行时,最好有人陪同,防止因突然发病而发生意外。若独自外出,建议随身携带注明个人病情、紧急联系人信息的卡片,以便在发作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别把“异常嗜睡”当“懒”
及时就医是关键
小毅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身边的人出现白天频繁嗜睡、情绪激动时突然跌倒、频繁遭遇“鬼压床”,以及入睡或醒来时出现奇异幻觉等情况,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是 “偷懒”“贪睡”,这些很可能是发作性睡病发出的危险信号。
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如果因为嗜睡问题影响学习成绩和社交生活,家长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的睡眠医学科或神经内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尽早开启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