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南昌爱尔眼科杨秋艳主任:关注特殊儿童近视,定制个性化防控方案

发布时间:2025-09-17 08:19:42  浏览量:1

“特殊儿童的近视防控不能‘照搬常规’,需要结合他们的生理特点和用眼需求,制定更细致、更贴合的方案。” 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格外关注留守儿童、早产儿、有近视家族遗传史等 “特殊群体” 儿童的视力健康。她通过深入调研与精准诊疗,为这些孩子量身打造近视防控方案,用专业与耐心守护他们的 “光明未来”。

留守儿童:破解“监护缺位” 难题,联动多方守护视力

在杨秋艳主任的患者中,留守儿童占比约 15%,这类孩子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视力健康往往缺乏有效监护。“不少留守儿童由祖辈照顾,老人对近视防控知识了解不足,难以发现孩子早期视力问题。” 杨秋艳主任回忆,去年她接诊了 8 岁的留守儿童小欣,小欣父母在外地打工,由奶奶照顾,因长期看不清黑板,上课经常走神,直到学校老师发现后联系家长,才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此时小欣的近视度数已达 300 度,且存在轻度视功能异常。

针对留守儿童近视防控,杨秋艳主任提出“三方联动” 模式:联合学校老师定期关注孩子视力变化,每学期协助开展 2 次视力筛查;指导祖辈掌握基础视力监测方法,如观察孩子是否频繁眯眼、歪头看物,定期用视力表初步检测;同时通过线上视频与在外家长沟通,提醒家长重视孩子视力健康,每年至少带孩子进行 1-2 次专业眼科检查。

此外,杨秋艳主任还联合医院公益部门,为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免费视力检查和近视防控干预,去年以来已帮助 20 余名留守儿童免费验配离焦眼镜,减缓近视度数增长。“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努力,弥补留守儿童视力监护的‘空白’,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清晰视力。”

早产儿与遗传高危儿童:早干预、早监测,降低近视风险

早产儿因视网膜发育尚未成熟,近视发生率远高于足月儿童;而父母双方均近视的儿童,近视风险是普通儿童的 6 倍以上。“这类孩子属于近视‘高危人群’,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关注视力发育。” 杨秋艳主任强调。

对于早产儿,杨秋艳主任建议,家长应在孩子出生后 4-6 周,带其到专业眼科机构进行视网膜筛查,3 岁后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监测远视储备和眼轴发育情况。“早产儿的远视储备消耗更快,若发现远视储备不足,需及时通过行为干预或医学手段进行保护,避免过早发展为近视。” 她举例说,3 岁的早产儿小宇,在 2 岁时检查发现远视储备仅为 50 度(同龄儿童正常应在 200-300 度),杨秋艳主任为其制定了 “减少近距离用眼 + 增加户外时间” 的干预方案,同时指导家长每天为孩子进行 10 分钟眼部按摩,半年后复查,小宇的远视储备未进一步下降,视力发育趋于正常。

针对有近视家族遗传史的儿童,杨秋艳主任建议从 4 岁开始建立视力档案,每 3-6 个月进行一次眼轴长度测量。“眼轴长度是判断近视发展的‘金标准’,通过监测眼轴增长速度,能提前预判近视发生风险。” 若发现眼轴增长过快,可及时采用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等干预手段,延缓近视进展。去年,7 岁的童童因父母均为高度近视,眼轴增长速度超出正常范围,杨秋艳主任为其验配角膜塑形镜,一年后,童童的眼轴增长速度减缓 60%,近视度数仅增长 25 度。

个性化方案:根据孩子特点,灵活调整防控策略

“每个特殊儿童的情况都不同,防控方案必须‘量身定制’。” 杨秋艳主任表示,在制定方案时,她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视力状况、生活环境、用眼习惯等因素,避免 “一刀切”。例如,对于有自闭症倾向、难以配合视力检查的儿童,她会采用游戏化的检查方式,用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逐步完成视力检测;对于因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易引发近视的儿童,会联合多科室制定综合治疗与防控方案,定期监测视力变化。

“特殊儿童的近视防控需要更多耐心和专业支持,我们会持续优化诊疗服务,为每个孩子打造专属的近视‘防护盾’。” 杨秋艳主任承诺,未来将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团队对特殊儿童近视防控的诊疗水平,同时加强与社区、学校的合作,让更多特殊儿童家庭了解科学防控知识,共同守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眼科专家杨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