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青平:学龄儿童减少引发教师转岗,教育系统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25-09-17 12:34:27  浏览量:1

新生人口持续下降带来的冲击波,正在教育系统层层扩散。近期湖南衡阳等多地出现的教师转岗现象,是教育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先声。面对师资相对过剩的新形势,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精简人员的思维定式,转而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推动一场深刻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从“量”上思考学生班型重组的路径。推进小班化教学是实现教育精细化的首要途径。过去50人左右甚至更大的教学班模式下,教师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今正是转型的良机,通过将班级规模控制在20人或更小的班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小班化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意味着教学方式从“批量生产”向“精工细作”转变。

其次,在“质”上思考课程改革的途径。推动原本一些相对扁平化、普适化的课程布局转变发展为特色化教育。学校可开设艺术教育、体育特长培养、科技创新实践等多样化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发展方向。这既丰富了教育供给,也为教师提供了发挥专长的空间,如数学教师可以指导竞赛小组,语文教师可以主持文学社团,美术教师可以开设艺术工作坊。在总体教师过剩的背景下,未来信息技术、心理健康、体育、艺术等专业教师可能依然紧缺,这也为教师转岗培训提供了明确方向。

再次,以教师为主体,思考推动教师多元流动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可建立学段间的流动机制,允许高中教师通过培训转向初中或小学教学,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专业培训后的一些教师反向流动到更高层面的相应教辅等岗位;也可推动系统内跨领域转岗,将富余教师转向职业教育等急需人才的领域;还要探索跨系统分流渠道,帮助适宜转型的教师向其他岗位流动。

另外,从区域教育发展一体化视角,思考优化城乡教育整体布局的路径。有序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发展,同时通过集团化办学、数字化教学等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的共享。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障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避免因调整而加剧教育不均衡。

这场调整更需要完善的配套支持。要建立教师转型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新的技能培训;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让转型教师获得合理待遇;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充分尊重教师权益,避免“一刀切”。

提升教育系统改革以适应人口结构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小班化教学、特色化发展、多元化流动及整体布局优化等多措并举,不仅能够妥善应对师资相对过剩的现状,更能以此为契机推动教育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最终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实现价值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