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从日入 186 元到客满

发布时间:2025-09-16 15:50:42  浏览量:1

从日入 186 元到客满:“我店” 帮我把社区文创小店做成了 “邻里打卡点”

开业第 3 天:守着空店的焦虑

我的 “小林文创社” 开在社区商业街的拐角,主打手账、小众文创和现磨咖啡。开业前我设想过很多热闹场景,可现实是:第一天营业额 186 元(卖了两本手账、一杯美式),第二天 152 元,第三天中午快过了,店里还没进一个客人。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街对面连锁奶茶店排着队,手里攥着刚印的 500 张传单 —— 前两天发出去的传单像石沉大海,连个咨询微信都没收到。

“年轻人开文创店,在社区里哪有市场?” 隔壁花店的李姐路过时劝我,“要么降价促销,要么赶紧转项。” 我盯着手机里的房租缴费记录,越想越慌:毕业攒的 5 万块启动资金,已经花了大半,再这样下去,撑不过两个月。

第 7 天:抱着试试的 “我店” 注册

社区网格员小陈来店里走访,看到我愁眉苦脸,递来一张 “我店” 商家入驻宣传单:“现在社区里的年轻人都在看‘我店’的‘本地新店’板块,你试试把店挂上去,还能搞点小活动引流。”

我当天就注册了 “我店” 商家账号,跟着教程设置店铺主页:上传了手账样品的照片、咖啡制作过程的短视频,还设置了 “到店打卡礼”—— 用 “我店” 扫码签到,就能得 200 积分,积满 1000 分可换一杯免费美式。没想到设置完的当天下午,就有两个穿校服的女生进店:“我们在‘我店’看到你家的手账,想来看看!” 她们各自买了一本手账,还扫了 “我店” 的打卡码,临走时说 “明天带同学来”。那一天,营业额终于破了 300 元。

第 15 天:用 “需求投票” 找对方向

虽然有了零星客流,但手账的销量始终上不去。我在 “我店” 的商家后台看到有 “需求投票” 功能,抱着试试的心态发起了 “社区文创需求调查”:“你最想要的文创产品是?A. 复古风手账 B. 亲子 DIY 手工材料 C. 社区主题明信片 D. 办公文具套装”。

投票结果让我意外:选 “亲子 DIY 材料” 的占了 42%,“社区主题明信片” 占 38%。我立刻调整进货方向,进了一批亲子黏土套装、手绘明信片空白模板,还特意设计了印着社区老槐树、小广场的定制明信片。到货当天,我在 “我店” 上发了新品预告,标注 “凭‘我店’投票记录,买亲子套装减 10 元”。那天下午,有三个宝妈带着孩子来买 DIY 材料,其中一位宝妈说:“我在‘我店’投了亲子材料,没想到你真进了,以后周末带孩子来做手工刚好。”

第 25 天:联盟联动带火两家店

李姐的花店最近生意也一般,我突然想起 “我店” 有 “商家联盟” 功能 —— 不同店铺可以互相绑定,搞联合活动。我跟李姐商量:“咱们搞个‘文创 + 鲜花’套餐,在‘我店’上卖:买亲子 DIY 套装 + 38 元,就能换一束小雏菊;买鲜花满 50 元,送我家的定制明信片。”

活动上线当天,“我店” 的套餐页面就有 20 多人收藏。周末时,有宝妈买了 DIY 套餐,顺便带了束雏菊;有阿姨买鲜花送明信片,还进店逛了逛手账。那两天,我的店营业额涨到了 800 元,李姐的花店也多了不少年轻顾客。李姐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各做各的生意,没想到绑在一起能这么火,‘我店’这功能真管用!”

第 30 天:老客复购率超 40%

现在每天开门前,我都会先看 “我店” 的商家后台:有多少人收藏了店铺,有哪些老客预约了亲子手工,还有顾客留言想要的新品。我给常来的顾客建了 “我店” 会员档案:比如住在 2 号楼的朵朵妈妈喜欢粉色系手账,每次进新品都在 “我店” 上给她发提醒;上初中的小琪爱做复古手账,我会特意留着限量款胶带。

月底盘点时,我发现老客复购率从最初的 10% 涨到了 42%,每天固定有七八个熟客来打卡,有的买杯咖啡坐一下午,有的带着孩子做手工。有天晚上关店前,朵朵妈妈说:“现在我们小区的宝妈群里,都在说你家店是‘宝藏打卡点’,这都是‘我店’帮你宣传的功劳啊!”

我看着手机里 “我店” 的店铺评分 ——4.9 分,下面满是 “老板很贴心”“亲子手工超有趣”“社区明信片太有意义了” 的评价,突然觉得之前的焦虑都值了。其实 “我店” 没给我什么惊天动地的扶持,只是帮我这个没资源、没经验的年轻创业者,找到了对接社区需求的 “捷径”:不用花大价钱发传单,就能让邻居知道我的店;不用盲目进货,就能清楚大家想要什么;不用独自打拼,还能和周边商家互相帮衬。

现在的 “小林文创社”,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冷清的小店:周末有孩子围着做手工的笑声,傍晚有上班族来买杯咖啡放松,节日前有居民来定制社区主题明信片。有人问我 “创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总会指着收银台的 “我店” 二维码说:“是它帮我把‘小众文创’,变成了社区里的‘生活刚需’—— 让年轻人的创业梦,能在社区里扎下根。”

或许对很多像我一样的社区年轻创业者来说,最缺的不是好产品,而是让邻居看见、让需求对接的渠道。而 “我店” 做的,就是搭起这座桥:一边连着想要实现梦想的创业者,一边连着有需求的社区居民,让每个 “小而美” 的店,都能在社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慢慢长成大家喜欢的样子。

📌 本文编辑:rjkfwxs 了解更多商业模式

📌 转载须知:全文可转,但请保留风险提示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