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85毕业生17万人,上海垃圾桶数量4.5万个……
发布时间:2025-09-09 18:33:26 浏览量:1
刷到这句话时,我先以为是网友夸张吐槽,直到翻了两组数据才愣神:上海城区垃圾桶约4.5万个,而近年留在上海的985毕业生,每年新增超2万,累积下来已超17万人。算下来,真要“985对阵垃圾桶”,每个垃圾桶得应付3.7个高材生。
调侃归调侃,这组数据戳中的不是“高学历不值钱”,而是很多人没看透的职场现实。
小李是上海交大毕业的,去年校招时投了20多家企业,最后拿到3个offer,薪资最高的也没比普通本科多多少。他吐槽“早知道当年不如学门手艺”,可入职半年后却变了说法:同部门做项目,他梳理数据、写方案的效率,比同事快一倍;领导抛的新业务方向,他能快速查资料、搭框架,半年就成了项目骨干。
这就是第一个真相:学历不是“铁饭碗”,却是“敲门砖+加速器” 。垃圾桶再多,也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985毕业生再多,能快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永远稀缺。
还有个现象更有意思:上海陆家嘴的金融岗、张江的科技岗,挤满了985毕业生;但社区里的养老护理、街边的精品烘焙店,却难招到专业人才。不是高学历者不愿做,而是很多人觉得“屈才”。
这是第二个真相:职场缺的不是985,而是“放下学历执念的人” 。我认识个清华毕业生,放弃大厂offer开了家社区书店,把亲子阅读、作家沙龙做得有声有色,现在连锁开了3家,比很多坐办公室的同学过得更踏实。
最后一点更关键:比起“985数量超过垃圾桶”,更应该关注“自己能不能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垃圾桶有固定位置,可职场里,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能适应变化的人,永远不会被“数量”打败。
所以别纠结“学历贬值”了,与其焦虑“比垃圾桶多”,不如想想:自己的综合能力,能不能撑起学历的分量?毕竟职场到最后,拼的不是“你来自哪所学校”,而是“你能创造多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