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和罗永浩互撕的西贝,儿童餐保质期24个月,已陷入信任危机!

发布时间:2025-09-13 21:59:24  浏览量:1

西贝现在所面临的舆论,可以说完全是创始人贾国龙的咎由自取。

事件始于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吐槽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反应强烈,在采访中拍着胸脯保证:“我们西贝100%没有预制菜,所有菜品都是现做现卖!”

为了自证清白,他还高调宣布启动“阳光行动”,全国门店开放后厨,欢迎大家随时监督,并请来了媒体进入门店后厨直播。

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贾国龙等于是自己扇了自己几巴掌。

媒体进入后厨直播时,情况急剧反转,当镜头扫过西贝后厨,发现冷柜里整齐码放着速冻海鲈鱼、预制羊排,中央厨房调制的鸡汤,连西兰花都是冻得硬邦邦的半成品。

儿童餐里的牛肉酱2025年8月2日生产,保质期9个月,需在-18°C以下冷冻贮存,西兰花标签上“24个月”保质期的字样格外醒目。

给孩子点的西贝儿童套餐,居然是这种预制原料,甚至连西兰花、胡萝卜这类蔬菜都不愿意用新鲜的。

以前也知道西贝是中央厨房预制半加工的食材,但心理预期是两三天短保的那种,就像面包店卖的面包那样,只有两三天的保质期。

直到这次曝光了才知道,西贝店里的食材其实跟网上卖的一样。

那么消费者干嘛还要点西贝的儿童套餐外卖呢,以前愿意高价买西贝儿童套餐,是认为西贝的菜新鲜安全,可现在这份信任已经彻底破灭了。

后厨使用电磁炉炒菜、肉类全是冻货、鸡汤保质期长达10个月,这些画面现在已通过直播传遍网络,西贝的“阳光行动”反而成了大型的“翻车现场”。

其实罗永浩在吐槽西贝预制菜问题时,贾国龙最好的选择就是冷处理,不要做任何回应,兴许现在热度已经被其它热搜盖下去了,可贾国龙却偏偏做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

很显然,贾国龙在危机应对中陷入了战略误判,就是过度依赖法律底线而忽视道德期待。

贾国龙认为,监管规定的“中央厨房做的菜不算预制菜”,所以想通过这条食品安全通知去告罗永浩。

202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显示,“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西贝试图用监管条文,回应消费者对菜品新鲜度与制作方式的质疑,这种做法不仅未能解决公众的核心诉求,反而给人一种狡辩、回避问题的感觉。

因为贾国龙忽视了消费者并不关心专业定义,毕竟在大众认知里,预制菜往往与工业化生产、缺乏新鲜度、锅气不足等负面印象紧密相连。

当消费者发现餐厅菜品并非现做现炒时,难免产生被欺骗的感觉。

而当西贝把保质期9个月的牛肉酱、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端上儿童餐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也彻底被消耗殆尽了。

可以说,西贝在此次事件中的公关应对,几乎踩遍了危机公关中所有可能踩的“雷”。

首先,贾国龙误判了形势与对手。这么多年了,罗永浩的对线经历只有一次败绩,就是“中杯大杯超大杯”。

西贝作为实体餐饮企业,与罗永浩在舆论场对抗的成本与风险完全不对等。

贾国龙将一场原本可能是“轻微舆论涟漪”的吐槽,主动升级为全方位的舆论对决,是不明智的,相当于人家打了你一巴掌,你还自己扇自己几巴掌。

其次,贾国龙选择了情绪化回应。贾国龙在对媒体表态时称一定会起诉罗永浩,而且用了三个“一定”,并公开罗永浩消费小票的细节,将产品争议升级为个人对抗。

贾国龙采取这种情绪化的回应,不仅涉嫌侵犯消费者隐私,也使企业显得防御性过强,缺乏倾听客户意见的诚意,最终站在了大众的对立面。

最后,贾国龙没有考虑及时止损。罗永浩吐槽西贝首日,贾国龙就情绪化回应,否定西贝有预制菜的可能,此后又接连做出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甚至请媒体去后厨将预制菜全拍了出来。

贾国龙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舆论焦点逐渐从预制菜定义扩展到西贝的品牌形象、价格策略、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对西贝的全方位质疑与批评。

相比之下,罗永浩的应对策略显得更为高明。

罗永浩并没有过多纠缠于与西贝的“互怼”,而是借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预制菜。

他认为预制菜本身没问题,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预制菜贵不贵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知情权。

其实从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的第一天开始,就秉承着这个观点。

罗永浩很克制的批评西贝,而是将矛头指向预制菜,希望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餐厅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将选择权交到消费者手中。

罗永浩的这点诉求是非常得人心的,要不然也不会在这次舆论风波中成为正义方,得到几乎所有人的支持。

作为消费者,我也不希望自己明明花的新鲜食材的钱,买到的却是在冷库里放了几个月的冻肉冻鱼和蔬菜。

罗永浩和贾国龙的这场对线,本质是餐饮工业化转型中,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重构,消费者对知情权和透明度的诉求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消费者并不是完全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被精心设计的营销所欺骗。

如果餐厅明说哪些是预制的,我们能接受就点,不能接受就不点。但非要把预制菜吹成100%现做的,就是在利用消费者信任,把消费者当傻子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