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乞丐真心报恩暖,亲子假孝丧天良
发布时间:2025-09-13 05:51:55 浏览量:2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清河县有个叫周善人的老员外,家财万贯,良田百顷。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精神矍铄,每日不是查看账本,便是巡视田产。周员外膝下有二子,长子周福,次子周寿,均已娶妻生子,分府别居。
这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周员外心血来潮,想去城郊查看新置的田产,便吩咐管家备轿。两个儿子得知后,都劝父亲等雪停了再去,周员外却执意前往。
谁知这一去,竟出了大事。
轿子行至半路,忽然一阵狂风袭来,抬轿的脚夫一个踉跄,轿子猛地倾斜,周员外从轿中滚落,一头撞在路旁大石上,当场昏死过去。
随行管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叫人将老爷抬回府中,又差人快马请来郎中。经诊断,周员外虽保住性命,却双腿瘫痪,口不能言,只剩一双眼睛还能转动。
从此,曾经威风八面的周员外,成了卧病在床的废人。
刚开始,两个儿子还算孝顺,日日请安,端茶送水。可时间一长,便渐渐厌烦起来。
“大哥,爹这病看来是好不了了,整天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这可如何是好?”一日,周寿对兄长抱怨道。
周福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我家铺子里忙得不可开交,你嫂子又身子弱,照顾不过来啊。”
周寿眼珠一转:“要不这样,咱们轮流照顾爹,一人一个月,如何?”
周福想了想,点头同意。
起初两月,兄弟俩还算尽责。可到了第三个月,该周寿接手时,他却借口岳母病重,需与妻子回娘家照料,将老父又推给了兄长。
周福心中不满,却也不好推脱。他越想越气,便与妻子王氏商量:“二弟这般推诿,咱们也不能吃这亏。不如将爹送到乡下老宅,雇个便宜佣人照料,省得碍眼。”
王氏拍手称好:“相公说得是!老宅虽然简陋,但清净,正好让爹静养。”
次日,周福便以“乡下空气好,利于父亲康复”为由,将老父连人带床抬上了马车,送往城外破旧的老宅。又随便雇了个粗使婆子,吩咐每日送两顿饭即可。
可怜周员外口不能言,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亲生儿子抛弃,老泪纵横。
寒冬腊月,老宅四处漏风,婆子又偷懒,常常一天只送一顿馊饭。周员外躺在冰冷的床上,饥寒交迫,回想一生勤劳积攒的家业,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不禁心如刀绞。
这日傍晚,婆子又没来送饭。周员外饿得头晕眼花,忽听门外有响动,以为是婆子来了,努力侧头看去。
推门进来的却不是婆子,而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冻得瑟瑟发抖,想是来找地方避寒的。
乞丐见屋中有人,先是一愣,待看清床上形容枯槁的老人,不禁问道:“老人家,你怎么独自一人在这破屋里?”
周员外口不能言,只是流泪。
乞丐走近些,看到周员外憔悴的模样和床边的空碗,顿时明白了几分。他叹了口气:“这冰天雪地的,您怕是饿了吧?等我找找看有没有吃的。”
乞丐在屋里翻找半天,一无所获,便推门出去。不多时,他捧着两个热腾腾的馒头回来,还有一个盛满热水的破碗。
“老人家,我讨来两个馒头,您快趁热吃吧。”乞丐细心地将馒头掰成小块,喂到周员外嘴边。
饥寒交迫的周员外狼吞虎咽地吃下馒头,又喝了几口热水,这才感觉缓过气来。
乞丐看着四周破败的环境,摇头叹道:“这般天气,您独自在此,岂不是等死?若您不嫌弃,我反正无处可去,就在这儿照顾您几日可好?”
周员外眼中含泪,努力点头。
从此,老乞丐便在老宅住下,日夜照料周员外。他每天外出乞讨,得来的食物总是先喂给周员外吃,自己吃剩下的;夜里寒冷,他就睡在周员外床边,为他挡风取暖;甚至还学会为周员外擦拭身体、更换衣物。
周员外虽不能言,却将一切看在眼里,感动在心。
转眼过了半月。这日,乞丐乞讨回来,面带喜色:“老人家,今天我遇到个好心大夫,听说您的情况,愿意免费来为您诊治!”
次日,果然有个郎中前来。经针灸治疗,周员外竟然能发出微弱的声音了。经过连续治疗,不出旬日,周员外已能简单言语,手臂也能稍作活动。
周员外老泪纵横,拉着乞丐的手说:“恩公啊,若不是你,我早已命丧黄泉。不知恩公高姓大名?”
乞丐忙道:“老人家言重了。小人姓李,没有大名,人都叫李乞丐。路见危难,伸手相助,本是应当。”
周员外叹道:“老朽姓周,原是城中大户,不料遭此劫难,被不孝子弃于此地。恩公若不嫌弃,待老朽康复,定当厚报。”
李乞丐摆手道:“周老爷言重了。小人相助,并非图报。”
如此又过月余,在李乞丐的精心照料和郎中的治疗下,周员外竟奇迹般康复大半,已能倚杖行走。
这日清晨,周员外对李乞丐道:“恩公,老朽欲返家中,恩公可愿同行?”
李乞丐犹豫道:“周老爷,您的公子若见您带个乞丐回去,恐怕...”
周员外冷笑:“他们若不认你,我便不认他们!”
二人收拾停当,慢慢向城中走去。快到周府时,周员外忽然道:“恩公,咱们且不急着回去。我先看看这两个逆子如今在做些什么。”
周员外带着李乞丐悄悄来到周福经营的绸缎庄外,只见店铺热闹非凡,顾客盈门。周福正在柜台后拨算盘,满面红光。
“看来我卧病这些时日,他生意倒是做得风生水起。”周员外冷冷道。
接着又来到周寿的酒楼,同样生意兴隆,周寿正指挥伙计招待客人。
周员外长叹一声:“这两个逆子,怕是早当我死了!”
正当此时,忽见一顶官轿停在酒楼前,下来一位官员。周寿急忙迎上,满脸堆笑:“县尊大人光临,小店蓬荜生辉!”
县令笑道:“周老板客气了。本官此次来,是为告知一事。城西那块地皮,已按你所说,划为你家了。”
周寿喜形于色:“多谢县尊大人!只是...家父那边...”
县令摆手道:“一个瘫痪老人,话都说不了,还能有何异议?再说,你们不是说他神志不清吗?按大明律,此时自当由你们做主。”
周员外在外听得真切,气得浑身发抖:“好个逆子!竟敢趁我病重,勾结官府,侵占我的地产!”
李乞丐忙扶住他:“周老爷息怒,身体要紧。”
周员外深吸一口气,忽然计上心来,对李乞丐低语几句。李乞丐初时惊讶,继而点头。
次日清晨,周府大门前来了个老乞丐,敲开门后,对管家道:“麻烦通报周老爷,就说有故人李四求见。”
管家嗤笑:“哪里来的乞丐,也配见我们老爷?快滚!”
正当此时,周福恰要出门,见状问道:“何事喧哗?”
李乞丐道:“大公子,小人是周老爷旧识,特来报丧。周老爷他...昨夜去了...”说罢抹起眼泪。
周福一愣:“哪个周老爷?”
“就是您父亲,周老员外啊!”
周福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随即装出悲痛模样:“什么?父亲大人他...唉!这些时日我忙于生意,未能常在床前尽孝,实在痛心!你且稍等,我唤弟弟来。”
不多时,周寿也赶到,闻听“噩耗”,同样假意悲恸。
兄弟俩商量一番,周福对李乞丐道:“多谢你来报信。这样吧,既然你与父亲相识,不如随我们一起去料理后事,也好给你些酬劳。”
李乞丐连连道谢。
兄弟俩带着几个家丁,随李乞丐来到老宅。推门进去,果然见床上躺着一人,被白布覆盖。
周福假惺惺哭道:“父亲啊,儿子不孝,来晚了!”
周寿也扑到床前:“爹啊,您怎么就这么走了啊!”
兄弟俩哭了一阵,周福突然压低声音对周寿道:“二弟,既然爹已经走了,咱们赶紧办完丧事,也好名正言顺分家产。”
周寿点头:“大哥说的是。不过这老宅破旧,不宜停灵,得赶紧抬回城里办丧事。”
就在这时,床上突然坐起一人,冷笑道:“好两个孝子!为父还没死,就急着分家产了?”
周家兄弟吓得魂飞魄散,定睛一看,正是老父亲周员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哪还有半点病态?
“爹...您...您没死?”周福结结巴巴道。
周员外冷哼:“怎么,很失望吗?是不是巴不得我早点死,好霸占我的家产?”
周寿忙道:“爹这是哪里话,儿子们是高兴还来不及呢!”
“高兴?”周员外怒极反笑,“那我问你,城西那块地是怎么回事?为何趁我病重,勾结县令,擅自过户?”
兄弟二人面面相觑,冷汗直流。
周员外继续道:“还有,为何将我弃于这破屋之中,不管不顾?若不是这位李恩公,我早已冻饿而死!”
周福扑通跪下:“爹,儿子知错了!都是儿子一时糊涂!”
周寿也赶紧跪下:“爹,是二哥先提议把您送来的,不关我事啊!”
“混账!”周员外气得浑身发抖,“事到如今,还在互相推诿!”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声音:“县尊大人到!”
原来周员外早让李乞丐暗中报官,县令带着衙役匆匆赶来。
周员外对县令拱手道:“县尊大人来得正好。老朽要告这两个不孝子弃养老父、勾结官府、侵占家产之罪!”
县令见周员外康复,心知事情败露,忙道:“周员外误会了,本官也是被这两个逆子蒙蔽!”转身对衙役道:“将这两个不孝之徒拿下!”
周福、周寿面如土色,磕头求饶。
周员外长叹一声:“罢了。虎毒不食子,老夫也不愿见你们受牢狱之灾。但从今日起,你二人净身出户,不得再碰周家一分一毫产业!”
兄弟二人瘫软在地,悔之晚矣。
周员外又对县令道:“县尊大人,关于城西地契之事...”
县令忙道:“本官立即归还,立即归还!”
事后,周员外感念李乞丐救命之恩,认作义子,将家产尽数托付。李乞丐不负所托,苦心经营,乐善好施,成为当地有名的慈善家。
而那周福、周寿,被逐出家门后无所事事,最终沦落为乞丐,常常在周府门外乞讨。每逢此时,李乞丐总会让人送些食物衣物给他们,却从不允许他们进门。
世人皆叹:乞丐真心报恩暖,亲子假孝丧天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