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毒动画”,你的孩子在看吗
发布时间:2025-09-12 10:45:56 浏览量:2
白雪公主与奥特曼扭打在一起,哥斯拉打哭小猪佩奇……很多经典动画形象经AI等方式二次创作后在短视频平台上播放——
最近,市民李女士发现她四岁的儿子行为有些异常:他时常会有一些夸张的摔打动作,嘴里还念叨着“打败你”等词汇。经过仔细观察,李女士发现孩子观看的一款热门动画中,竟充斥着暴力争斗画面。“这些动画看起来色彩鲜艳,人物可爱,但内容却让人心惊胆战!”李女士担忧地说。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AI合成的“毒动画”中,大量经典动画形象经AI等方式二次创作后,充斥着各种诡异、引人不适的内容。它们混在儿童动画的分类里,被海量发布在视频平台。
“启蒙动画”咋成了“毒动画”
“本想让孩子看益智动画学点东西,结果一点开就吓了一跳。”昨天,市民李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偶然发现的一段视频。画面中,一个卡通小羊正手持“武器”追打同伴。伴随刺耳音效和夸张的暴力画面,配音中还夹杂着不适合儿童的粗俗语言。
更让李女士气愤的是,这段AI合成的视频,标题明确标注着“儿童早教”“启蒙动画”,很容易被家长和孩子误点。
前两天,5岁的萌萌抱着平板电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她的妈妈刘女士还为孩子找到了感兴趣的动画片而高兴,直到仔细观看内容后才大吃一惊:动画片中那些可爱的角色们正在互相殴打,过程中还伴随着夸张的惨叫和暴力语言。
“儿童动画”暴力低俗
“小猪佩奇被牙医粗暴拔牙,满脸是血”“艾莎公主接受开颅手术”……记者在多个视频平台搜索“少儿”“动画”等关键词,时常会跳出这类让人不适的“儿童动画”。这类经二次创作的动画通常有着吸引儿童的外包装:色彩鲜艳、形象卡通、标题简单直接,但点击进入后,内容却令人担忧。
有的动画中,角色们用电锯、刀具等武器互相伤害;有的则包含从高处坠落、被车辆碾压等危险场景;更有些动画在暴力内容中掺杂着不雅语言和低俗情节。
这些视频往往使用卡通或真人形象,题材多涉及医疗、暴力、恐怖等儿童不宜的内容。例如,在一段视频中,“蜘蛛侠”和“艾莎公主”被捆绑在一起后互相殴打。另一段视频里,米老鼠造型的角色在公路上被车撞飞,画面十分惊悚。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经二次创作的视频常使用儿童熟悉的卡通形象,并配上欢快的背景音乐,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隐蔽传播,平台清理难除根
早在几年前,媒体就曾曝光过“毒动画”视频大规模流入平台的问题,当时各大视频平台进行了集中清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内容并未消失,而是以更隐蔽的方式继续传播。
一些视频制作者通过变换关键词来规避审查,例如给视频贴上“亲子游戏”“宝宝早教”等标签,甚至直接使用“xx动画片全集”等常见名称。部分视频还会在不同平台间引流,如在一个平台发布部分正常内容,然后在评论区暗示用户到另一个平台观看“完整版”。
尽管平台方采取了人工审核加AI识别的方式过滤,但由于视频数量庞大,且违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彻底清理仍面临巨大挑战。
针对“毒动画”治理难题,业内专家认为需要多方合力。平台方应加强审核技术,提高识别准确率;监管部门需建立更严格的内容标准和完善的举报机制;家长则应提高警惕,积极参与孩子的媒介使用过程。
专家:“毒动画”会对儿童心理造成危害
“儿童毒动画对幼儿的心理危害是长期且深远的。”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心理科医生程亚南表示,幼儿期是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接触这些充满暴力、恐怖元素的内容,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恐惧甚至价值观扭曲。
程亚南建议,家长应尽量陪伴孩子观看视频内容,每天看屏幕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两岁以下幼儿最好完全不接触电子屏幕。同时,要选择正规、有教育意义的优质内容,如经典动画、国学启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