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胖不是 “养得好”!这3个儿童肥胖 “真凶”,家长一定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5-09-12 08:30:36 浏览量: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比例持续上升。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悄悄“催肥”孩子?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裴舟副主任医师指出,儿童肥胖有“三大元凶”,家长务必提高警惕。
这些因素,让孩子变胖
隐形杀手:糖
小心隐藏在食物中的“糖分陷阱”,如一瓶可乐的含糖量相当于15块方糖。
运动小偷:电子产品
过去的孩子常在外面疯跑,现在的孩子成了整天抱着电子产品的“沙发土豆”。
研究发现,每天看屏幕时间超过2小时,肥胖风险显著增加。久坐不仅消耗不了热量,还会让代谢变慢。
每天应保证孩子至少1小时的户外运动。可由家长带头,全家一起运动,比如跳绳、踢球甚至散步。
肥胖推手: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每天睡不够8小时的孩子,肥胖的风险会增加。
当孩子缺觉时,身体也会分泌激素,让他们更想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
建议青少年儿童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产品,营造安静的环境。
及时减肥,避免“健康炸弹”
孩子肥胖,不仅导致体重增加,更会埋下“健康炸弹”,特别需要关注的有五方面。
肥胖是性早熟“加速器”。脂肪组织会分泌瘦素,直接刺激大脑释放青春期启动信号,导致孩子过早发育。
成为糖尿病“预备军”。肥胖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
上演“骨骼变形记”。长期肥胖,身体负担大,会导致生长板提前闭合,引起矮小,还可能造成膝外翻、扁平足等问题。
带来心理隐形损伤。研究显示,肥胖儿童遭遇校园欺凌的概率是正常儿童的3倍,自卑感可能持续到成年。
进入未来健康“黑名单”。儿童期肥胖者成年之后,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的风险增加。
家长三招控制儿童肥胖
清除高糖陷阱,家长是 “把关人”
主动排查家中高糖加工品,烹饪时少放糖,同时避免用甜食奖励孩子,全家一起践行低糖饮食,帮孩子远离 “高糖陷阱”。
户外亲子运动,家长是 “陪伴者”
减少孩子电子产品时间,主动提议户外活动,比如周末带孩子骑行、放风筝,日常饭后陪孩子散步,用亲子互动让运动变有趣,助力孩子养成运动习惯。
建立稳定生物钟,家长是 “引导者”
帮助孩子定好入睡、起床时间,提前1小时启动睡前仪式(如读绘本、洗热水澡),关闭电子设备、营造安静睡眠环境,帮孩子形成规律作息,保证睡眠质量。
配图来源:豆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