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银发族|从辅导困境儿童到帮扶菜农, 从慰问孤寡老人到守护母亲河 南阳公益“姐妹花”:把温暖种在百姓心坎上

发布时间:2025-09-12 08:31:09  浏览量:2

陪伴成长

南阳有对公益“姐妹花”—景书平与景书丽,十年公益路,初心不褪色。姐姐景书平退休后帮扶弱势群体;妹妹景书丽退休前便牵头组建“宛都公益”团队,退休后更将全身心投身公益事业。

十年来,她们带领志愿者走进社区楼道、乡村田埂、养老院、学校课堂,呵护“一老一小”、助力乡村振兴、守护生态环境、传递文明新风。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被她们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温暖,成为南阳公益领域一道亮眼风景。

守护“少年志”,为困境儿童筑梦

“姨奶奶!”9月7日清晨,卧龙区潦河镇潦西村村口,事实孤儿小荣荣(化名)飞奔着抱住景书丽。曾经的她总低着头,眼神怯懦。自2024年9月22日景书丽姐妹首次上门后,孩子渐渐变了样:崭新的书包、卡通课外书常伴左右,姐妹俩还会蹲下来,耐心听她讲校园小事。“她像姨姨一样亲,像奶奶一样慈,所以我喊她‘姨奶奶’。”小荣荣说着,脸上露出羞涩的笑。

同村的小禹、小姿(化名)兄妹,日子同样艰难:父亲体弱多病难干重活,母亲改嫁失联,年迈的爷爷患慢性病,一家四口生活拮据。姐妹俩把孩子们记在心上:景书平每次上门都带课本,帮数学薄弱的小禹逐题梳理;景书丽发现小姿爱写字,特意买来字帖教她握笔;寒冬见孩子穿得薄,立刻送来厚棉衣与加绒围脖;担心雨天上学路滑,雨伞、防滑雨靴很快送到家里。

9月7日家访,辅导完作业的景书丽,给孩子们讲起“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4岁就懂谦让,咱们也要学会分享。”景书平拿出准备好的黄金梨,起初孩子们盯着大梨没动,片刻后,小禹递中等梨给小荣荣,小姿把大梨塞给爷爷,三个孩子握着小梨相视而笑。景书平眼眶微热:“不光要送物资,更要为孩子们种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在爱里长大,再把温暖传下去。”

宛城区金华镇的小岩、小翔(化名),因父亲意外离世、母亲失联,跟着七旬爷爷奶奶过日子。2022年10月初见时,小岩躲在门后不敢与人对视,小翔抱着奶奶小声哭。为帮孩子们走出阴影,姐妹俩带他们逛南阳科技馆,看着小岩的笑脸,景书丽赶紧拍下;陪他们去卧龙岗,讲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故事,教他们“做人要坚强有担当”;植树节带他们种树,告诉他们“成长要像树苗一样,靠耐心浇灌”。每年,姐妹俩还会带孩子做全面体检,拿到“一切正常”的报告,才真正放下心。

温暖“夕阳红”,为孤寡老人送关爱

“姑娘,你们又来了,快进屋坐!”8月31日上午,淅川县滔河乡的一个农家院里,80岁的王奶奶拉着景书丽的手红了眼眶。王奶奶的两个儿子先后因病离世,大儿媳妇改嫁后断了联系,如今只能和刚上初中的孙女、身体不好的小儿媳妇相依为命。但老人从不向命运低头,不仅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地里的玉米、花生也种得比邻居家的整齐。

当天,景书丽带6名志愿者送来了鸡蛋、牛奶、衣物等。志愿者华远强是一名乡村医生,他特意给老人测量血压,又仔细查看老人吃的药,叮嘱道:“这个降压药要饭后吃,一次一片,千万别记错了;要是头晕,就赶紧坐下歇着,别硬撑。”离开时,景书丽悄悄给老人的孙女塞了500元钱。

景书平与公益的结缘,正是始于对老人的牵挂。2015年10月她退休后回到南阳,重阳节随景书丽到卧龙区青华镇养老院看望老人。那天,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拉着她的手,絮絮叨叨讲自己年轻时候的事,直到志愿者要走了,老人还不肯松开手,眼神里满是不舍。“我退休了没事干,要是能常来陪老人们说说话,也算是帮了忙。”从那以后,景书平便正式加入公益队伍,和妹妹一起,成了养老院老人们的“贴心闺女”。

每逢传统节日,姐妹俩都会带志愿者探望孤寡老人:春节帮老人擦窗户、贴春联;端午节,包粽子挂艾草香囊;中秋节送月饼陪老人唠家常。

情系“田埂间”, 用行动为菜农解忧

“多亏了志愿者们,不然这些菜真要冻坏了!”2025年1月17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竹园寺村,菜农老张望着码得整整齐齐的青菜,激动地说。

那时冬菜待收,突降的低温让缺劳力的菜农犯了难。景书平、景书丽姐妹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在“宛都公益”群发出号召,20多名志愿者迅速携工具驱车赶来。寒风里,大家分工协作,仅3个小时,老张家的菜便收完了。收完菜,姐妹俩又帮着找销路:志愿者们主动采购,回城后还将菜赠给环卫工人、留守老人。

这样的助农故事还有不少。此前卧龙区潦河镇东村合作社30多亩小白菜、紫甘蓝滞销。姐妹俩带领志愿者收割2000余公斤,当天就送到青华镇养老院。今年3月27日,宛城区黄台岗镇刘大爷家两亩菠菜待售。景书丽次日带志愿者收完菜,又在朋友圈和公益群发起“爱心订购”,每公斤2元的菠菜半天时间就售出1000多公斤。

除了助农,姐妹俩还关注生态保护。从2017年至今,每月第二个周六下午,景书丽就带志愿者到白河边开展“孝敬母亲河”活动:发放环保手册、清捡垃圾、劝导危险区域游客,用行动带动更多人护河。

自2015年景书丽牵头组建“宛都公益”,到2017年加入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并担任副会长,景书丽、景书平姐妹的公益之路已悄然走过十年。这份温暖不仅照亮了他人,更感染了整个家庭:子女主动投身公益活动,爱人默默承担起物资运送的任务,景书平10岁的孙女还主动捐出自己的玩具和衣物。因这份善意与担当,景书丽家庭先后获评“河南省最美家庭”“河南省文明家庭”,成为邻里口中的榜样。

“初心受母亲影响。”景书丽说,母亲生前乐善好施,如今她和姐姐延续这份爱,用点滴行动传递正能量。这对“姐妹花”以平凡坚守温暖南阳,也盼更多人加入,温暖全城。

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