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长高2cm!我国6至17岁孩子“猛蹿个儿”!儿童票还能以身高为准吗?
发布时间:2025-09-11 21:44:39 浏览量:2
9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介绍,与5年前相比,6至17岁男性、女性身高平均增加2.1厘米、2.2厘米,中国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总体上在持续改善。
年轻一代平均身高稳步抬升
近年来,我国儿童身高增幅明显。
依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行业标准,于2023年3月1日实行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6岁女孩标准为117.5厘米,男孩为118.8厘米。
对比2009年6月2日发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已废止),6岁女孩标准增高了0.9厘米,6岁男孩增高了1.1厘米。
新华社曾于2019年发文《70年来,中国孩子身高呈现“上扬曲线”》,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从“50后”开始,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平均身高稳步抬升,呈现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其中,7到19岁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增幅显著。
国家卫健委一项针对9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也印证了这条“曲线”:从1975年到2015年,我国儿童身高、体重指标均持续快速增长。以最具代表性的5到5.5岁年龄组为例,男童和女童身高分别增长了8.0厘米和8.2厘米。
儿童票以身高为准已不适用
身高变了,儿童票价规定要不要改?这是很多网友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就在今年暑期,又有两则热搜引发了对儿童票判定的关注:有家长带孩子去主题乐园,孩子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足1.4米,被拒售儿童票。还有一名大学生带刚满10岁的妹妹出游,大学生可以买半价票,妹妹却因为身高超过1.5米无法购买儿童票,票价反而“倒挂”。
长期以来,儿童票优惠一直以身高为基准,诸如1.2米以下免票、1.4米以下半价票的规定,大致对应6岁以下及7岁至14岁的儿童群体,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下一代的关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这把曾经适用的“老尺子”,显然已难以丈量当下的儿童身高了。
同样是享受优惠,为何景区、主题乐园的儿童票要在年龄与身高之间反复纠结?该以哪个为标准?
许多家长对当前儿童票标准的不统一感到头疼。有网友抱怨:“实行儿童票优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营造儿童友好的社会氛围,保护未成年人应享受的权益,和儿童是高是矮有什么关系呢?”不少家长认为,最好还是按年龄界定,若以身高作为唯一标准,会让那些发育较快的孩子过早失去儿童票优惠,增加家庭出游成本。
不同景区的儿童票标准不一
记者调查了解到,关于儿童票的评判标准,不同行业、地域差异明显。
景区、游乐园和体验馆普遍以身高作为主要判定依据,常见为1.2米以下免票,1.2-1.4米半票。比如,北京前门的再现山海经大型沉浸体验馆以“身高1.2(不含)-1.5米(含)”为标准。一些市场化的主题乐园则更为灵活。像上海迪士尼、北京欢乐谷等,对于儿童票采用的是年龄、身高“二选一”的方式。以某平台上北京欢乐谷儿童票规则为例,满足“身高1.2-1.5米”或者“5(含)-10周岁(不含)”即可购票。大多数景区将身高作为儿童优惠票的界定标准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较为高效地对儿童群体进行区分,从而给予相应的票务优惠。
一位景区工作人员透露:“我们一贯看身高,测量几秒钟就能完成。如果要核验年龄,碰到没带证件的孩子,旅游旺季根本忙不过来。”也有部分景区担心,全面推行年龄标准可能引发证件冒用问题,增加管理难度。
如何保障儿童权益最大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许多孩子小小年纪身高便超过标准线,使得出于关爱推出的政策未能真正惠及儿童。
201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曾发布通知,提出“身高与年龄双轨制”建议:对6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的儿童实行免票;对6周岁(不含)至18周岁(含)未成年人实行半票,强调应给予青少年门票的判定标准更多灵活性。
铁路部门已作出调整,自2023年起,全国铁路开始按年龄实行儿童优惠票政策:每一名成年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未满6周岁且不单独占用席位的儿童乘车;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可购买儿童优惠票。这一举措惠及了更多儿童旅客,在简化票务流程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公平性,避免了“高个娃吃亏”的尴尬局面。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芳表示:“在儿童身份信息登记不完善的过去,身高因为更直观而成为实用的儿童票判断依据。但随着社会发展,单一身高标准已难以符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按年龄判定更优。”
“法律法规的更新、旧标准的废止与新标准的实施本就需要过程。”王芳建议,相关部门可借鉴铁路、航空等行业已相对成熟的规范,联合文旅、妇联等行政及职能部门,细化儿童票相关法规政策,如此既能减少具体执行中的争议,也在保障儿童权益的同时兼顾市场规律与经营者的安全保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