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越界就是距离—— 如何把握好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边界感
发布时间:2025-09-11 17:30:44 浏览量:1
文/婷妈
孩子一进青春期,是不是就觉得“跟他越来越远了”?想看看他的日记本,他立马藏起来;想问问他跟同学聊啥,他要么不说,要么就怼“你别管”;甚至进他房间没敲门,他都会发脾气。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在给自己“筑小房子”,想有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要是你总想着“拆墙”“偷看”,他只会把墙筑得更厚,跟你离得更远。
亲子之间的边界感,就像院子里的篱笆,留对了距离,既能互相照顾,又能各自自在;要是越了界,反而会把彼此推远。
想跟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处,关键就在这三个“不越界” 上,做好了,孩子愿意跟你说心里话,你们的距离反而会更近。
1、不翻孩子的“小秘密”,给私人空间留余地,他才愿意对你敞开心扉
谁没好奇过孩子的“小秘密”?想知道他日记里写啥、手机里跟同学聊啥、书包里藏着啥小物件,总觉得“我是他爸妈,看看咋了”。
可你不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把“私人空间”看得比啥都重,你越翻他的东西,他越觉得“你不尊重我”,反而会把心门关得更紧。
朵朵妈以前总爱偷偷翻朵朵的日记本,有次看到朵朵写“妈妈总翻我东西,我一点隐私都没有”,朵朵妈才意识到自己越界了。后来她跟朵朵道歉,还买了个带锁的日记本给她,说“这是你的小空间,妈妈以后不随便看了,你愿意跟我说的话,我随时听”。
从那以后,朵朵反而愿意跟妈妈分享心事了,有时候还会主动把日记里有趣的内容读给妈妈听。
孩子的私人空间就像他的“小卧室”,你得敲门才能进,不能随便闯。不翻他的日记、不看他的手机、不偷听他打电话,给足他尊重,他才会觉得“爸妈懂我”,反而愿意对你敞开心扉,你们的距离才不会越来越远。
2、不替孩子“做选择”,让他自己拿主意,他才会少点叛逆、多点担当
谁没替青春期的孩子“操过心”?帮他选衣服、帮他定兴趣班、甚至帮他决定跟哪个同学玩,总觉得“他还小,我替他选才不会错”。
可你越替他做选择,他越觉得“我像个木偶,一点自由都没有”,反而会用“叛逆”跟你对着干。
上初二的小远想报篮球班,小远爸觉得“打篮球耽误学习”,非要让他报奥数班,小远不愿意,父子俩天天吵架,小远还故意上课睡觉、不写作业。后来小远爸跟朋友聊天,才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想自己做主”,他跟小远道歉,还让小远自己选兴趣班。
小远选了篮球班,反而更认真学习了,说“爸爸尊重我,我也得让他放心”。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学走路的小鸟”,想自己试着飞,你不能总把他抱在怀里。选衣服、定兴趣班、安排周末时间,这些事让他自己拿主意,就算选得不对也没关系,让他自己承担后果,他才会少点叛逆、多点担当,也会觉得“爸妈信任我”,愿意跟你商量,而不是跟你对着干。
3、不否定孩子的“小情绪”,别总说“你别无理取闹”,用理解拉近距离
谁没跟青春期的孩子“吵过架”?他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你说“这点事至于吗”;他跟你吐槽同学,你说“肯定是你不对”;他因为考试没考好难过,你说“哭有啥用,下次好好考”。
可你越否定他的情绪,他越觉得“你不懂我”,反而会把你推得更远。
小林的女儿上初三时,因为同桌不跟她说话,回家哭了好久,小林没说“这点小事别矫情”,而是抱着女儿说“同桌不跟你说话,你肯定特别难过吧?要不要跟妈妈说说咋回事”。
女儿慢慢不哭了,跟小林说了事情的经过,小林帮她分析原因,还教她怎么跟同桌沟通,后来女儿跟同桌和好了,还跟小林说“妈妈,还是你最懂我”。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就像“天气”,说变就变,你不能总说“这天气真讨厌”,得学会“陪他等雨停”。
他发脾气时,别否定他,先理解他的感受;他难过时,别指责他,先抱抱他;他吐槽时,别打断他,先认真听。用理解代替否定,他才会觉得“爸妈在乎我”,愿意跟你说心里话,你们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
写在最后
青春期不是“亲子战争”的开始,而是“学会尊重”的契机。
孩子想有自己的空间、想自己做选择、想被理解,这些都不是“叛逆”,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你越尊重他的边界,不翻他的秘密、不替他做选择、不否定他的情绪,他越会觉得“爸妈懂我、信任我”,反而愿意跟你亲近。
如果你正为青春期的孩子头疼,不妨试试给彼此留点心边界,说不定过阵子就会发现,那个总跟你对着干的孩子,慢慢愿意跟你说心里话了,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