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9岁儿童频繁做出怪异动作!原来是抽动障碍在作祟

发布时间:2025-09-11 15:31:02  浏览量:3

9岁的小宋阳光帅气,外向开朗,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但他常常心事重重,回家就一个人待在房间,甚至不想去学校上学了。好好的孩子变成这样,可把小宋的父母急坏了。

医生了解到:孩子在8个月前就出现了挤眉弄眼的现象,当时家属以为孩子是淘气、做鬼脸,加上孩子成绩还不错,所以就没有太在意。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开始出现不分场合地皱额头、张口、歪脖子、耸肩等表现。父母也指责孩子没规矩,打骂孩子也没见“习惯”有所改变。同学们觉得小宋怪怪的,就渐渐疏远了他。

经过对病情的了解及体格检查,医生很快有了答案——抽动障碍。通过对疾病的宣教,家属也明白了孩子的烦恼,并积极配合医院治疗。经过两个月的系统治疗,今年5月份开始,小宋怪异的行为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再次回到熟悉的校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孩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微笑。

那么,什么是抽动障碍呢?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1. 运动性抽动:眨眼、皱眉、咧嘴、扭脖子、耸肩、甩手等。

2. 发声性抽动:清嗓子、咳嗽、哼哼声、重复单词,甚至说脏话(少数情况)。

抽动症状可能时轻时重,在紧张、兴奋、疲劳时加重,而在放松、专注或睡眠时消失。

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和表现,抽动障碍可分为:

1. 短暂性抽动障碍:症状持续少于1年,最常见,许多孩子会自行好转。

2. 慢性抽动障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持续1年以上。

3. 抽动秽语综合征:同时存在多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持续超过1年。

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病因,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遗传度估计为0.77,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2. 大脑神经递质异常:多巴胺、5-羟色胺等化学物质失衡。

3. 环境因素:压力、焦虑、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

1. 正确认识,不批评、不提醒,减少焦虑。

2. 减少诱因,改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3. 心理支持与减压。

4. 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