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宝宝喊牙疼?警惕“沉默的杀手”——儿童慢性牙髓炎

发布时间:2025-09-11 12:47:00  浏览量:1

各位家长,您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牙齿上有个大洞,但平时不怎么喊疼,吃甜食或冷饮时才会皱下眉头?或者牙龈上反复长个小脓包?这很可能就是被我们称为“沉默杀手”的慢性牙髓炎在作祟!

什么是慢性牙髓炎?

简单来说,就是牙齿内部的“牙神经”(牙髓组织)因为蛀牙(龋齿) 太深,发生了长期、缓慢的炎症。

它不是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

它是一种反复轻微不适、长期存在的过程。特点就是“忍辱负重”:症状不明显,容易让家长放松警惕,但内部组织正在被悄悄破坏。

为什么孩子的慢性

牙髓炎更隐蔽、更危险?

症状不典型:

孩子可能只会说“有点不舒服”、“吃东西塞牙”,而不是“疼得受不了”。年龄小的孩子甚至无法准确表达,全靠家长细心观察。

家长容易误解:

认为“不疼了就等于好了”,其实只是牙神经在慢性炎症中慢慢坏死,疼痛感消失,但感染仍在继续。

破坏力巨大:

感染会从牙髓蔓延到牙根外部,破坏正在发育的恒牙胚,导致未来换牙时恒牙长不出、形态异常或釉质发育不良。

家长如何识别早期信号?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以下任何一项情况,请务必及时去看儿童牙医!

进食异常:

吃甜食、冷热食物时一过性敏感,或总是用另一侧牙齿吃饭。

牙龈“长包”:

牙齿对应的牙龈上反复出现一个小脓包(瘘管),有时会流出一点点脓液,之后又自己消失。

牙齿变色:

某颗牙齿看起来比旁边的牙齿更暗、发灰或发粉。

口腔异味:

即使认真刷牙,口中仍有难以消除的异味,可能源于蛀牙洞或瘘管内的细菌。

黑褐色大牙洞:

牙齿上有明显的、深色的蛀洞。

得了慢性牙髓炎怎么办?

一定要治疗吗?

必须治疗! 而且要及时、规范地治疗。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消除感染,保住牙齿,为恒牙的健康发育保驾护航。

儿童牙医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年龄、牙齿位置、牙根发育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牙髓切断术:

适用于:牙髓感染还局限在冠部,根部牙髓仍有活力。

怎么做:仅去除感染的冠部牙髓,保留健康的根部牙髓,并用药物覆盖保护,促进牙根继续发育。

目标:最大可能地保住活髓,为年轻恒牙牙根的发育争取时间。

根管治疗术

(牙髓血运重建/牙髓再生术)

适用于:牙髓已全部感染坏死,但牙根尚未发育完成(根尖孔呈开放状态)。

怎么做: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植入特殊药物,刺激牙根尖周组织生成新的类牙髓组织,促进牙根继续生长变长。

目标:让未发育完成的牙根能够“继续长大”,变得坚固。

常规根管治疗术:

适用于:牙根已发育完成的恒牙。

怎么做:与成人根管治疗类似,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严密填充。

预成冠修复:

无论采用哪种牙髓治疗,治疗后牙齿会变脆易裂。预成冠(一个小牙套) 是保护乳牙的最佳方式,它能恢复正常咀嚼功能,坚持到恒牙正常替换。

最重要的还是预防!

定期涂氟 & 窝沟封闭:

这是预防蛀牙最有效的手段。

良好口腔卫生:

家长帮助和监督孩子刷牙,使用牙线,直至孩子能独立高质量完成(通常约7-8岁)。

健康饮食:

控制糖和碳酸饮料的摄入频率。

定期口腔检查:

每3-6个月带孩子看一次儿童牙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慢性牙髓炎扼杀在摇篮里。

孩子的牙齿健康是您送给TA的一份受益终生的礼物。请不要忽视牙齿发出的任何微小“信号”,让专业的儿童牙医为宝宝的笑容保驾护航!

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拥有健康、灿烂的童年笑容!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其中涉及相关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本平台会及时做出处理。

供稿:儿童口腔科

审核:李燕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