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绝了!这样引导萌娃在亲子沟通中表达真实想法

发布时间:2025-09-11 09:40:09  浏览量:1

在育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有和孩子沟通不顺畅的困扰。我在工作中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情况,就像有的家长跟我说,晚餐时问孩子在幼儿园的事儿,孩子就简单回一句“还行”,然后就接着吃饭,不再多说;还有家长睡前给孩子讲故事,问孩子喜欢哪个角色,孩子只是敷衍地点点头;更有家长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不开心,孩子直接沉默,眼神也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这些场景可能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在沟通中总是沉默或者敷衍,真让人头疼。

其实啊,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家长在沟通时存在的一些误区脱不了干系。有些家长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喜欢直接纠错。比如孩子说“我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抢玩具了”,家长马上就说“抢玩具不对,以后不许这样”,孩子听了心里肯定就不太乐意接着说了。还有的家长爱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说“你看隔壁家孩子多会表达,你怎么就不行”,这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另外,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说“我有点害怕那个大狗”,家长却回“这有什么好怕的”,孩子的情绪得不到理解,慢慢就不想再表达了。知道了这些误区,接下来咱们就看看怎么解决孩子表达的问题。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培养孩子表达力的四阶模型。首先是游戏破冰阶段。建立无压力的对话环境特别重要,像餐后聊天、睡前故事时间,都是很好的沟通时机。我建议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启和孩子的沟通。之前我指导过一个家庭,他们把洗澡时间变成了泡泡对话游戏。家长在洗澡时吹泡泡,让孩子对着泡泡说出自己今天最开心的事儿。孩子觉得好玩极了,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这种轻松的游戏氛围,能让孩子放下心里的防备,更愿意和家长交流。

有了游戏破冰的基础,就进入到第二阶情绪识别了。这时候,可视化工具就能发挥作用了,比如情绪卡片。我们可以给情绪起名字,把不同的情绪画在卡片上,像高兴、难过、生气这些。然后在日常生活里,和孩子玩认情绪卡片的游戏。就拿洗澡来说,家长可以说“现在咱们接着玩泡泡对话游戏,你看看这个卡片上的表情,像不像你上次被小朋友抢了玩具时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也更能把情绪表达出来。

孩子学会识别情绪后,就需要进行第三阶逻辑构建了。跨场景训练能帮助孩子构建表达的逻辑。家长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和孩子交流,比如在超市购物时,让孩子说说想买什么,为什么想买。孩子说“我想买巧克力,因为它甜甜的,很好吃”,家长可以进一步引导“那除了好吃,还有什么原因呢”。这样一步步地引导,能让孩子表达得更有条理。

当孩子有了前面几个阶段的基础,就到了第四阶自由表达。在这个阶段,家长的反馈模式很关键,正向引导比纠错更重要。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家长要认真听,并且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说“我想发明一种会飞的汽车”,家长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能和我说说它是怎么飞的吗”。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想法被尊重,就更愿意自由地表达了。

要是家长一直用错误的沟通方式和孩子交流,对孩子的影响可是长期的。我结合青春期关联研究,给大家梳理了一下。错误的沟通方式,像直接纠错、比较、不重视孩子情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想和家长交流。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内心的秘密更多了,因为之前和家长沟通不好,他们就更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可能会出现叛逆、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所以,现在采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很有必要。

最后,我给大家一个每日5分钟亲子对话锦囊。每天找个固定的时间,比如睡前5分钟,和孩子进行轻松的对话。可以用情绪标签法,问孩子“今天你有没有遇到让你像这个卡片上一样开心的事”,或者玩个简单的问答游戏,“如果明天可以去一个地方,你想去哪里”。通过这样小小的互动,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孩子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大家解决孩子沟通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预防青春期的亲子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