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让特殊儿童“不特殊” 用爱点亮“迟开的花”

发布时间:2025-09-10 20:50:58  浏览量:3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宣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其中,上海市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虹口区密云学校教师丁美珍成为上海唯一获此殊荣的教育工作者。为了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丁老师日夜奔忙,将阳光洒向最需要关爱的角落。

和往年一样,开学第一周,丁美珍总会去区域内的几所学校走一走,看望一年级新生中的特殊孩子们。广中路小学一年级这个班上的齐齐患有孤独症,课堂上,他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手里紧紧捏着从家里带来的小汽车。

凭借着教龄37年,特殊教育27年的经验,通过几分钟的观察和接触,丁美珍就对齐齐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做出了基本判断。交流中,齐齐突然跑向走廊的另一侧,丁美珍很快通过游戏的方式,把他引导回来。

近几年,广中路小学几乎每年都有一两位这样的特殊儿童随堂上学,丁美珍和她的同事们会定期走进校园,与老师门一起探讨,为孩子提供有效帮助。学校还特意请来了齐齐的奶奶一起交流,在丁美珍看来,家校共育很重要。“我们最担心孩子拖班级后腿”,老人坦言。“他有一本本子,就是妈妈准备好的,一天能画完。”丁美珍温柔回应:“可以让他画几张后必须小耳朵听讲,要和老师一起合作,给他‘一人一案’的精准支持。”

融合教育,为的是让特殊儿童能接受平等教育,培养社交能力,将来能够平滑地过渡到社会。但这些孩子的随班就读,有时也难免会遇到其他家长的不理解和顾虑,为此,丁美珍也总会帮忙一起支招。广中路小学校长刘晔表示,学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举办座谈会以及组织小型沙龙等活动,并借助丁老师提供的专业资源,针对家长担忧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课程设计,最终成功让家长们走进校园、融入教育实践。

要让学校到家长,都能理解,让特殊孩子入校接受融合教育的必要性,丁美珍努力了很多年。

如今的唐逸枫,已经进入南湖职校,在为特殊学生开设的高星级酒店管理专业学习。面对镜头他朗声自我介绍:“我叫杰瑞,未来想去酒店做服务生!”

而在11年前,这位唐宝宝初到普通小学报名时,学校曾有点为难,甚至让家长也有所动摇,当时正是丁美珍的支持,让唐逸枫最终在普通学校里,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丁美珍坚定地告诉他们:“你们有权选择普通教育。”她组织特教中心与普校老师共同制定个性化方案,陪伴这个家庭走过九年义务教育全程。

丁美珍欣慰地说,通过为唐逸枫制定许多个性化的支持策略,他的表达能力变得越来越自如,越来越自信,甚至还会主动寻找话题与人交流。

这一路丁老师都在默默陪伴他。几个月前,唐逸枫参加一场公益演出,丁老师也从百忙之中抽空,赶到现场支持。她刚开完会,没来得及吃饭就赶来见证孩子的成长时刻。“丁老师是我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唐逸枫的话语里满是亲昵。

随着理念的普及,现在,越来越多特殊儿童,获得了融合教育的机会,社会对他们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为了让更多人懂得特殊儿童、更多学校接纳特殊儿童,丁美珍依旧在为此努力着,下月起,一辆满载着融合教育教具的“大篷车”,将一站接一站开进虹口区的中小学校。通过模拟读写障碍等体验活动,她希望让更多人理解“有些孩子眼中的文字像万花筒一样扭曲变形”。

“我希望成为那些未被看见的特殊需求孩子的代言人。”丁美珍说,“教育的本质,是成就每一个更好的生命。”

在上海的特殊教育岗位上,有很多像丁美珍一样的教师,他们用温暖和耐心,照亮了特殊儿童的成长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优质均衡的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