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根,在五脏六腑!调理要全面,少一个都不行
发布时间:2025-09-10 11:09:37 浏览量:1
中医认为,儿童多动症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与身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衡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状态对儿童的行为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心藏神,主神明。心火过旺或心血不足,均可导致心神不宁,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等症状。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不舒,则气机郁滞,表现为情绪压抑、易怒。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心神失养,表现为拖拉磨蹭、健忘。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气不足,则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易出现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因此,中医采用调节脏腑功能、平衡气血、安神定志的方法来帮助患儿恢复。
5岁男孩,自上幼儿园起就无法安静听课,小动作多,经常离开座位。在家精力旺盛,除了看电视和睡觉,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候。
家长还反映孩子性情急躁,易发脾气,睡眠不安,翻来覆去,且夜间有盗汗现象。食欲一般,偏食,挑食,大便时而溏稀。
刻诊: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舌体边缘有轻微齿痕。脉象细数,略弦。
辩证:心肝火旺,脾肾两虚;
方法:滋肾填精,平肝熄风,清心安神,健脾化痰。
开方:熟地黄、龟板、石菖蒲、远志、白芍、钩藤、天麻、龙骨、牡蛎、酸枣仁、浮小麦、茯苓、白术、甘草。
半个月后:家长反馈孩子睡眠明显改善,夜间盗汗减少,发脾气频率降低,食欲转好,大便正常。
一个月后: 老师反映课堂上小动作减少,偶有离座现象,注意力虽有进步,但仍不稳定。
三个月后: 患儿情况稳定,注意力集中时间已达到同龄儿童正常水平,情绪平稳。
总结:
通过滋养、平降、清泻、补益相结合的方法,使阴阳重归平衡,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了孩子的行为、情绪和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