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陶泥传情谢师恩”老新镇赤生村儿童之家教师节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0 09:52:25 浏览量:3
9月6日上午,秋阳温柔洒落,在老新镇赤生村儿童之家,一场充满心意的教师节手工主题活动温情启幕。此次活动是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潜江市民政局、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指导,益加社工联合老新镇赤生村儿童之家共同开展。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孩子们搭建表达感恩的平台,通过亲手制作手工礼品,传递对老师的敬意与祝福,助力他们在感恩中成长,以更温暖的心态迎接校园生活。
【破冰暖场】师生故事分享:话语连心意,初识拉近距离
活动开场,社工以“我和老师的小故事”为主题开启互动,帮助孩子们快速放松心情、熟悉彼此,为后续手工制作铺垫轻松氛围。社工先主动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与老师之间的温暖小事——“以前我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发现后,每次提问都会温柔地看着我,慢慢引导我说出答案,后来我就越来越勇敢了”,随后邀请孩子们轮流分享自己印象中与老师相关的片段,无论是老师耐心讲题的瞬间,还是一起做游戏的快乐时刻,都可以大胆表达。
“上次我生病请假,老师特意把课堂笔记整理好送给我。”“老师知道我喜欢画画,每次看到好看的画都会分享给我,鼓励我坚持下去!”孩子们渐渐打开话匣子,纷纷讲述自己与老师的专属回忆。有的孩子一开始有些害羞,在社工和身边小伙伴的鼓励下,也小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还有的孩子听到别人的分享时,会主动点头附和,说“我老师也这样”。短短十几分钟,孩子们在分享与倾听中,不仅回忆起老师的关爱,更快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现场氛围逐渐变得热闹又温馨,为接下来的手工创作营造了良好的互动基础。
【手工创作】陶泥制礼忙:指尖凝心意,感恩藏其中
热身游戏结束后,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陶泥制作正式开始。社工提前为孩子们准备了柔软的陶泥、擀泥杖、雕刻工具以及清水,同时在展示区摆放了陶泥水杯、笔筒的样品,并详细讲解了制作步骤与技巧:“先将陶泥揉成圆形,用掌心按压平整,再用擀泥杖擀成均匀的泥片,就能制作笔筒的筒身啦;制作水杯时,要注意留出杯口的弧度,轻轻捏出杯柄,这样拿起来更方便。大家可以在作品上刻上想对老师说的话,或者画上喜欢的图案,让礼物更特别!”讲解结束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陶泥,开启创作之旅。
有的孩子选择制作笔筒,小心翼翼地将陶泥揉软,放在手心反复按压,再用擀泥杖慢慢擀平;有的孩子专注于制作水杯,先将陶泥捏成碗状,再一点点向上捏出杯身,手指仔细调整杯口的形状,让它看起来更圆润;接着,用剩余的陶泥捏出一个弯弯的杯柄,耐心地粘在杯身两侧,还不忘用工具在杯身上刻上简单的条纹装饰。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总会主动向社工或身边小伙伴求助。孩子们互相帮助、彼此启发,教室里满是专注的身影和轻柔的交流声。社工则在孩子们中间来回走动,及时提供帮助,提醒大家注意陶泥的湿度,避免干裂,同时鼓励大家大胆发挥创意:“不用完全照着样品做,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想表达的心意藏在作品里,这才是最特别的礼物!”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一个个形态可爱、充满童趣的陶泥水杯和笔筒陆续完成。有的水杯上画着五彩的彩虹,有的笔筒上刻着星星和月亮,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孩子们对老师满满的感恩与祝福。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期待的笑容,纷纷表示要在教师节当天,亲手将这份特别的礼物送给老师。
【分享感悟】童心诉感恩:言语表心意,成长伴温暖
活动接近尾声,社工召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邀请大家分享此次手工活动的感受与收获。“我今天做了一个笔筒,因为老师每天都教我们新知识,还帮我们批改作业,特别辛苦!”“一开始我觉得陶泥很难捏,总是做不好,但是社工姐姐和小伙伴都帮我,最后终于完成了,我觉得特别开心,也更勇敢了!”孩子们的话语朴实而真挚,每一句分享都饱含着对老师的感恩,也展现出活动中收获的成长。
此次教师节手工主题活动,不仅让老新镇赤生村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体验了手工创作的乐趣,更让他们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了专注力与创造力,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活动以“感恩”为核心,以“手工”为载体,充分契合儿童需求,用陪伴与引导,为困境儿童搭建起传递爱与温暖的桥梁。
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困境儿童的成长需求,围绕不同节日与主题,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关爱活动,以专业的服务与持续的温暖,守护孩子们的童心,助力他们在爱与感恩中健康成长,勇敢奔赴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