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20万字“温情档案”敲开困境儿童幸福门

发布时间:2025-09-10 04:23:42  浏览量:1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在秦晋蒙三省交界的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有144名“爱心妈妈”以最柔软的方式叩响困境儿童的家门,结对守护着13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仔细翻阅她们的近500篇暖心日志,满是与孩子相处的生活点滴,细细读来,“幸福”二字跃然纸上。

府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尤其是将困境妇女儿童的关爱放在心上、做在实处。为了帮助困境儿童励志奋进、健康成长,府谷县妇联启动“幸福来敲门”关爱工程,真正让“爱心妈妈”们成为政策与孩子之间的“温暖纽带”。

从“微心愿”到“常陪伴”

去年12月25日,府谷县第一幼儿园的“爱心妈妈”们带着苹果、牛奶、绘本和满满一箱手工材料来到孩子家中。志愿者们蹲在地上,陪着孩子翻绘本,讲《学会快乐学会成长》的故事,还教他折纸、画画,看着孩子眼里渐渐亮起的光,她们在日志里写道:“期待他用想象力画出色彩斑斓的未来,我们会一直关注他的成长。”

“2025年1月21日,分组看望7个孩子,他们写下了2025年的微心愿,我们承诺,下次一定实现。”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日志里藏着一个朴素的约定。那天,志愿者们带着八宝粥、过年大礼包和自发募捐的红包,穿梭在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与县城的街巷里,叩响孩子的家门。“现在的孩子遇上了好政府、好社会!”监护人的感慨与孩子们认真写下心愿的模样,让志愿者们坚定了“关爱一直在路上”的信念。

从“送物资”到“当家人”

“2024年8月5日,带着家人去看武家庄镇的孩子,听着他们的故事,眼泪止不住地掉。”“爱心妈妈”杨玉兰的日志里,字里行间满是心疼。30年前在此教书的她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后,见到的是一名14岁女孩和一名17岁男孩——妈妈早年离家、爸爸8年前去世,兄妹俩跟着亲戚生活,住的是租来的小房子,屋里只有两张床和一张桌子。

“你们周日把脏衣服、床品送到我家干洗店,我帮你们洗。”杨玉兰拉着孩子的手,许下承诺。临走时,她偷偷塞给孩子300元,“开学买些生活必需品。”看着孩子们的身影,她在日志里写道:“明年,我一定要陪他们过生日。”

这样的“家人式”关怀,在郝翠霞的日志里同样动人。“2025年1月8日,和吕燕夫妻俩带着1000元关爱金、护肤品还有两张电影票去看孩子。”当孩子的爷爷奶奶反复说着感谢,当阳光般的笑容挂在男孩脸上,郝翠霞在日志里感慨:“希望他在有爱的环境里健康快乐地长大。”

从“鼓干劲儿”到“伴成长”

“2025年1月22日,孩子期末考了班级第三、年级第二十!为她点赞!”陶亮枝、刘维的日志里满是骄傲。那天,她们带着慰问金、护肤品、大米和花菇,看望因为奶奶生病住院而在姑姑家借住的孩子。“有心愿随时告诉我。”陶亮枝摸着孩子的头,轻声鼓励,而孩子腼腆的笑容成了她们回家路上最美的风景,“愿奶奶早日康复,愿孩子中考顺利!”

吴秋燕、高婷、王琪3位“爱心妈妈”则在今年1月17日的日志里记录下孩子的“蜕变”:“这次见面,他言谈更自然,着装更整洁,思想也更成熟了。”她们带着关爱金、护肤品、面包和点心,和孩子聊学习、聊假期规划,临走时反复叮嘱“有需要随时联系”。在日志结尾,她们写道:“线上线下的关怀,我们会一直坚持。”

合上最后一篇日志,近20万的字里行间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只有孩子们的微心愿、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孩子们的喜怒哀乐……144名“爱心妈妈”用真心写下的“温情档案”,无不透露出她们最为长情的牵挂、心疼和期盼。

“爱心妈妈”们的日志还在继续书写,这份跨越血缘的母爱必将照亮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