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硼砂超19倍,提醒:不能任由儿童软泥玩具肆意“放毒”

发布时间:2025-09-09 17:01:00  浏览量:1

本文179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小悦今年7岁,活泼开朗,最喜欢的玩具是“水晶泥”。

每天放学,她都会从书包里掏出那团五颜六色的软泥,在桌上揉啊捏啊,玩得不亦乐乎。但最近,她却频繁出现手指脱皮、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家长起初以为是换季过敏,直到一次学校体检,医生提醒:“有没有接触过含硼砂的软泥?”

送检结果让人震惊:小悦常玩的软泥中,硼砂含量竟然超过国家标准19倍。

软泥玩具、史莱姆、太空泥……这些“解压神器”如今成了很多孩子的心头好。它们色彩绚丽、手感奇特,看似无害,却常常暗藏高浓度的硼砂

硼砂是一种硼酸盐类化合物,化学名为四硼酸钠,广泛用于工业清洁、焊接、杀虫等领域。在软泥制作中,硼砂被用来“交联”PVA胶水,使软泥具有弹性和粘性。

但问题在于:硼砂并不是玩具成分中的“合法居民”。

根据《GB 6675.1-2014 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硼元素在儿童玩具中的迁移量有严格限制。长期接触超标硼砂,会通过皮肤吸收或手口接触进入体内,对儿童器官造成慢性损害。

硼砂不是剧毒化学品,但当它在孩子身上“日积月累”,后果却不容小觑。

一是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玩软泥后出现脱皮、红肿、瘙痒等问题,尤其是手指缝和指甲边缘。这是因为硼砂对角质层有腐蚀作用,长期接触会破坏皮肤屏障。

二是对神经和肾脏的慢性损害。硼砂进入体内后多数通过肾脏代谢,但儿童肾功能尚不成熟,排泄慢,极易在体内蓄积。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浓度硼元素,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嗜睡、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是急性中毒风险。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曾报告,一名9岁男童误食自制史莱姆中的硼砂溶液,出现频繁呕吐、腹泻、抽搐,紧急送医后才化险为夷。

别以为这些只是个例。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发布的监测结果,抽检的40批次软泥玩具中,有近30%硼元素超标,其中个别产品硼迁移量超出国家限值近20倍。

许多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私自添加工业硼砂,甚至鼓励孩子亲自DIY软泥。网上教程铺天盖地,“胶水+硼砂水”“洗衣液+隐形眼镜护理液”成了孩子们的“魔法配方”。

但这些“配方”背后,隐藏的是严重监管漏洞

原材料来源不明:市面上很多“史莱姆原液”“软泥激活剂”根本无生产资质,成分表模糊,实际就是高浓度硼砂水。

家长风险意识不足:不少家长觉得“孩子不吃不喝,玩玩没事”,却忽略了皮肤吸收和手口接触也是主要致毒路径。

商家宣传误导:部分商家打出“可食用级材料”“天然无毒”等虚假标签,误导消费者。

儿童之所以对硼砂更敏感,是因为他们的皮肤更薄、代谢更慢、免疫系统更脆弱。

一个成年人可能接触一点硼砂没事,但对体重只有几十斤的孩子来说,同样剂量就可能是“毒副剂量”。

更可怕的是,这些伤害多数是慢性的。孩子不会立刻发病,但时间一长,器官功能受损、神经发育迟缓,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晚了。

软泥玩具不像食品,不会被“吃掉”,却更容易被“忽视”。孩子每天玩上几小时,手不离泥,睡前还捏几下,相当于每天都在皮肤“涂毒”

别买来路不明的软泥。选择正规品牌,查看是否有玩具3C标志,尤其要查看是否标注了硼元素迁移量

拒绝DIY软泥教程。无论是胶水+硼砂水,还是洗衣液+隐形眼镜液,这些都不是玩具级原料,孩子不该接触。

玩后立刻洗手,避免入口接触。玩耍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之后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尤其是指甲缝。

一旦出现症状,尽早就医并告知接触史。如脱皮、头晕、呕吐、乏力等,务必告知医生孩子是否长期接触软泥玩具。

软泥本该是孩子童年的一部分,但它不该成为“慢性毒源”。

监管部门已多次发文提醒,家长们更应当擦亮眼睛,不要被五彩斑斓的外壳迷了眼,忽略了潜藏的危机。真正安全的玩具,是能陪伴孩子成长的,不是偷偷“伤害”他们的。

让孩子玩得尽兴,也玩得安心,从每一次选择开始。

参考资料:[1] 《关于加强软泥玩具安全监管的通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3
[2] 《硼砂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