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禁止儿童手表进校园?家长问责教育局,人民日报发话了
发布时间:2025-09-09 10:29:33 浏览量:1
新学期伊始,广东深圳一位家长提议“禁止电话手表进入校园”的话题突然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想想也是,现在的儿童电话手表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能打电话的“老实人”了——游戏、刷视频、加好友攀比,功能花哨到连大人都想玩两把。家长们一边担心孩子上课分心、视力下降,一边又怕完全禁掉之后,孩子放学路上的安全没了保障。这哪是建议啊,这分明是一道送命题!
说起来,家长的担忧真不是杞人忧天。小学生嘛,自控力跟巧克力一样——说化就化。你给他一个能玩游戏的手表,他能在数学课上偷偷闯到第十关;你给他一个能刷短视频的,他连做操排队时都在那傻笑。毕竟咱们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谁还没在课本下面藏过小人书啊?只不过如今道具升级了而已。
但也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小时候没这些玩意儿,不也活得好好的?"这话听着挺有道理,但细想又不太对劲。时代早就不是那个时代了,你不能一边刷着智能手机打网约车,一边说“我们当年没有这些也活得很好"。这不就像孔乙己非说豆子必须是一粒一粒吃的才叫文人?老用"想当年"来指导现在的教育,未免有点刻舟求剑。
更夸张的是,还有人提议:“厂商应该只能做基础功能,否则重罚!"好家伙,这霸道总裁式的管理思路真是让人后背一凉。这不是解决问题,这是直接拔电源啊。厂商做产品毕竟要考虑市场多元需求,一棍子打死还不如教孩子怎么合理使用。要不然改天是不是连电视只能看新闻、手机只能打电话?管得太宽,反而显得有点吓人。
其实说到底,这事儿关键不是“禁不禁”,而是“怎么管”。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的回应就挺高明:不搞一刀切,而是要分类管理、疏堵结合。比如进校就统一保管,放学再发还;功能太花哨的要么别带进校,要么在校期间锁定娱乐功能。既保留了通话定位这类“保命”功能,又不让它变成课堂上的“搅局分子"。人民日报对教育局的回应就大加赞赏,认为回应有理有据,也有可操作性,兼顾了各方利益。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光靠堵,还要靠引导。让孩子明白电话手表是工具,不是玩具;教会他们自律,比直接没收更重要。厂商也可以多推出一些学习版、校园模式,家长在购买时也尽量别贪多功能全面——你买的可不是一个玩具,而是一个带通讯功能的“定时自律课”。
说到底,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不适合。教育局的柔性管理、家长的理性选择、厂商的人性设计,缺一不可。毕竟我们共同的目标,不就是既让孩子安全,又让他们专注吗?有时候,管得好,真的比管得严,更重要。
图片为AI创作,仅为丰富文章版面,和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