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幼儿园大班要不要上幼小衔接?有必要超前学习吗?

发布时间:2025-09-09 10:10:06  浏览量:1

前两天开学,儿子升入了大班(公立园)。我却发现,之前中班的同学走了一多半,大班也合并成了一个班,因为人少了。打听了一下,很多孩子转去了私立园或校外机构——为了“提前学知识”,更好地衔接小学。

作为一个一直坚持“快乐教育”、“不内卷”的妈妈,我也不免心生焦虑:明年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到底要不要给他做幼小衔接?要不要提前学拼音、写字、计算?

看着身边越来越多家长选择“抢跑”,我不断问自己:顺应大流,还是坚持自己的节奏?

我儿子今年5岁多,从小班开始就在这所公立园就读。得益于从6个月就开始的亲子阅读,他已经能够自主阅读绘本,识字量估计2000+,比同龄人要多很多。这一切都是在无痛、无压力的环境中自然习得的——他从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只是在日复一日的亲子共读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字,并且还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他很喜欢看书。

如今,他开始对写字产生兴趣,虽然握笔姿势还不标准;计算方面,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他喜欢阅读、喜欢发问,对世界充满好奇——这是我最为珍视的。

在我看的众多文章以及自己的理解中,“幼小衔接”和“超前教育”完全是两回事

幼小衔接,强调的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全面过渡,包括心理、习惯、社交、自理能力、规则意识等,知识储备只是其中一部分。 超前教育,则是单纯提前灌输小学知识,追求的是“提前学完”、”比别人快”,很容易陷入“揠苗助长”的陷阱。

很多老师反馈,超前学习的孩子往往在一二年级显得轻松,但到了三年级容易出现“滑坡现象”——因为他们早期靠的是“记忆”而非“理解”,缺乏后劲,甚至因过早透支兴趣而厌学。

我不是完全反对“提前接触”,但我反对的是“机械灌输”、“牺牲孩子玩乐时间”的超前学习。我希望孩子是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保持他对知识最本真的好奇心。

结合多位过来人妈妈和教育工作者的建议,我打算为我们家孩子做这样的“幼小衔接”准备:

1. 心理和习惯准备是第一位

模拟课堂时间:每天安排15-20分钟的“学习时间”,让他慢慢习惯“坐下来专注做一件事”。任务意识培养:和他一起制定小计划,完成后给予肯定,帮他建立“我能做到”的自信。生活习惯加强:自己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这些远比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更重要。

2. 知识类准备

识字继续以阅读为主:孩子已经通过阅读轻松识字,我会继续保持每天亲子阅读+鼓励自主阅读。写字准备:重姿势轻数量:目前,孩子的握笔姿势是我最看重的,我家孩子握笔姿势不对,之前错误的握笔姿势已经养成了,一时半会儿很难改过来,所以打算重点纠正握笔姿势和坐姿,先把基础打好了。数学启蒙:在生活中进行:一起玩购物游戏、数楼梯、分水果,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和减”的意义,不急于追求速度。拼音:接触,但不强求:打算用儿歌等方式带他熟悉拼音,保持兴趣即可,不要求“完全掌握”。

3. 体能和社交也不能落下

坚持跳绳:跳绳是小学体育必考项,也对协调能力和长高有帮助。我们现在开始每天跳一会儿,当成游戏。多创造社交机会:鼓励他主动和小朋友交往,处理小矛盾,学会表达自己。

我今年还是让他上的公立园,不送他去全日制幼小衔接班,但会有意识地在家做好过渡

我不是完全“零准备”,也不是盲目“跟风提前学”。

开家长会时,老师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这里引用过来。

“花开有时,衔接有度”——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我要做的是帮他顺利过渡,而不是替他抢跑。

那些提前转学的孩子,未必就一定能领先到最后;而我儿子在公立园这三年培养出的想象力、社交力和快乐感,同样是宝贵的财富。

教育不是比较,而是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步调。

明年就要上小学了,我相信,只要基本功扎实、习惯良好、内心充满好奇,他一定能平稳适应。

也许我们走的不是最快的路,但我希望,这是一条他能快乐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