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 “隔代同行・童心护佑”周矶街道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08 09:46:06  浏览量:2

为全面覆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兼顾隔代抚育者的育儿指导需求与儿童自身的心理成长需求,依托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在潜江市民政局、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的专业指导下,益加社工联合周矶街道未成年人心理服务流动站,于9月6日开展“隔代同行·童心向阳”儿童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活动分上下午两场,上午聚焦隔代抚育者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下午面向社区困境儿童开展心理成长课堂,以专业服务为儿童成长构建“家庭+社区”双重心理守护网。

“隔代护航:搭建祖孙心理沟通桥”

开场破冰:从“困惑”到“共鸣”的第一步

上午9时,机械社区活动室内暖意融融,16名隔代抚育者准时到场,不少人带着“孩子不听劝怎么办”“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聊学校的事”等育儿困惑。社工以“您平时陪孩子时,有没有过‘摸不透孩子心思’的时刻?”为开场问题,瞬间引发共鸣。现场举手者超过八成,社工顺势邀请两位抚育者分享经历——张奶奶提到“孙子写作业磨磨蹭蹭,说他两句就发脾气”,李爷爷则困惑“孙女总躲在房间玩手机,问她就说‘你不懂’”。通过真实分享,现场陌生感逐渐消散,大家纷纷点头表示“我家也有这情况”,为后续的知识传递奠定了共情基础。

知识讲解:拆解隔代抚育中的“心理密码”

针对抚育者们的困惑,社工化身“心理辅导员”,结合隔代抚育的特殊性,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隔代沟通常见误区”“情绪疏导实用技巧”三个维度展开讲解。考虑到抚育者多为中老年人,社工特意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手册,用“大字+案例”的形式替代复杂理论:讲解“儿童情绪爆发的原因”时,用“孩子哭闹不是‘无理取闹’,可能是‘不会表达需求’”通俗表述;分析沟通误区时,对比“‘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否定情绪)”与“‘你现在是不是很委屈?跟奶奶说说’(接纳情绪)”两种说法的差异,让抚育者直观理解正确沟通方式。

此外,社工还特别加入“隔代抚育者自我心理调节”内容,提醒大家“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并传授“深呼吸放松法”“倾诉解压法”等简单技巧,帮助抚育者缓解育儿压力。

案例分析:在“身边事”中找“解决招”

为让知识更具实操性,社工选取了3个隔代抚育中的典型案例:“孩子拒绝分享玩具,外婆强行要求分享引发哭闹”“孙子考试失利,爷爷批评后孩子不愿沟通”“孙女沉迷短视频,奶奶没收设备导致孩子对抗”。每个案例呈现后,社工先邀请抚育者分组讨论“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各组热烈交流后派代表发言——有的组提出“先问孩子为什么不愿分享,再引导他理解分享的快乐”,有的组建议“先安慰孩子的情绪,再一起分析考试问题”。

社工对每组发言逐一点评,结合儿童心理学知识拆解案例背后的心理逻辑,比如“孩子拒绝分享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正常表现,强行干预会伤害安全感”,并给出分步骤的应对方案:第一步接纳情绪(“我知道你不想把玩具给别人,这很正常”),第二步引导思考(“如果小朋友把他的玩具给你玩,你会不会开心呀?”),第三步鼓励尝试(“我们可以先试试跟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好不好?”)。真实的案例、具体的方法,让抚育者们频频点头,不少人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互动交流:共筑隔代抚育“支持圈”

活动接近尾声时,社工组织“经验分享会”,邀请大家分享本次活动的收获与日常育儿中的小妙招。王奶奶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孩子发脾气是‘不听话’,现在知道要先接纳他的情绪,下次试试跟他好好聊。”刘爷爷则分享了自己的小技巧:“我会跟孙子一起看绘本,从绘本里聊他在学校的事,他愿意说很多。”社工将大家的妙招整理成“隔代育儿小贴士”,打印后分发给每个人,并建立了“机械社区隔代抚育交流群”,方便后续持续提供专业指导、解答育儿疑问。

离场时,抚育者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太实用了,以前好多想不通的事现在明白了”“希望以后多搞点这样的活动”,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童心筑梦:培育阳光心理小卫士”活动

温情导入:让“情绪”敢说话

下午2时,35名困境儿童围坐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活动室,社工轻声问道:“小朋友们,这个抱枕就像我们的‘情绪小口袋’,如果你们最近有开心、难过、生气的事,都可以对着它悄悄说,也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一起帮你想办法,好不好?”

温柔的语气让孩子们放下拘谨,一开始只有几个胆大的孩子举手,社工耐心倾听:“我先说,昨天我帮妈妈浇花,妈妈夸我,我很开心。”说完后,7岁的朵朵小声说:“我上周画画比赛没拿到奖,有点难过。”社工立刻回应:“朵朵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特别勇敢!画画比赛没拿到奖,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失落呀?”朵朵点头,社工接着问:“那你觉得这次画画有没有进步呀?或者你喜欢画画的哪个部分呢?”在社工的引导下,朵朵慢慢说出“我画的小兔子耳朵很可爱”,脸上的失落也少了一些。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打开话匣子。

知识传递:把“疏导方法”藏进孩子的话里

不同于传统的知识讲解,社工结合孩子们分享的真实情绪,顺势传递简单易懂的疏导技巧。当10岁的浩浩说“爸爸答应带我去公园,结果加班没去,我很生气”时,社工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问其他孩子:“浩浩因为爸爸没兑现承诺生气,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你们当时是怎么做的呀?”

8岁的轩轩说:“我会跟妈妈说我生气了,妈妈会跟我解释原因。”社工肯定道:“轩轩这个方法很棒!生气的时候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的感受,就是‘表达情绪’,这样爸爸妈妈才知道我们为什么不开心。”接着补充:“除了说出来,我们还可以做‘情绪深呼吸’——像吹气球一样,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吐出来,重复3次,生气的感觉就会变少哦,浩浩要不要试试?”浩浩跟着社工做了一遍,笑着说:“好像真的不那么生气了!”

针对孩子们提到的“害怕”“难过”等情绪,社工都用“孩子分享→同伴支招→社工总结技巧”的方式,让知识自然融入互动中:“难过的时候可以找喜欢的玩偶抱一抱,这是‘温暖安慰法’”“害怕的时候可以想一些开心的事,比如上次去游乐园的场景,这是‘快乐回忆法’”。没有复杂的术语,只有贴合孩子生活的方法,孩子们听得认真,还时不时点头记下来。

成果巩固:让“情绪小技巧”记在心里

活动最后,社工和孩子们一起做“情绪小总结”,拿出提前准备的“情绪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孩子们分享过的情绪和对应的疏导技巧,让大家一起读:“生气时,说出来+深呼吸”“难过时,找安慰+想开心事”“害怕时,说感受+找陪伴”。

社工还邀请每个孩子用一句话说说今天的收获:“我学会了生气时要告诉爸爸妈妈”“我知道难过的时候可以抱玩偶”“我要帮身边不开心的小朋友”。社工为每个孩子颁发“情绪小达人”贴纸,贴在他们的衣服上,孩子们摸着贴纸,脸上满是自豪。离场时,有的孩子还跟社工约定:“下次有不开心的事,我还来跟你说!”

活动总结:以专业温暖守护“童心成长路”

本次周矶街道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通过“上午赋能隔代抚育者、下午聚焦儿童情绪疏导”的双向服务模式,既解决了隔代抚育者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的困惑,为他们提供了实用的育儿技巧和心理支持;又让儿童在安全、温暖的氛围中学会表达情绪、掌握疏导方法,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埋下“阳光种子”。活动现场参与人员达51余人次,收集反馈意见30余条,均为正面评价,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未来,益加社工将继续依托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结合周矶街道困境儿童及家庭的实际需求,持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一方面为隔代抚育者、家长等监护人群体提供更多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聚焦儿童真实情绪需求,开展更多以“倾听与疏导”为核心的心理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心理滋养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