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未”来丨“第一课”学什么?穿法袍的“老师”告诉你
发布时间:2025-09-08 09:24:28 浏览量:1
晨光启新篇,成长赴新约,当稚嫩的脚步踏响久违的校园,新学期的扉页便在蝉鸣渐歇的秋日里悄然翻开。
近日,吉林高新法院法治副校长与“蒲公英”普法团队一行走进吉林高新区新北实验小学,为师生、家长带来内容丰富的“开学第一课”,用法治力量为新学期的校园安全“开篇领航”。
开学第一课,播撒法治种子
课堂上,法治副校长结合小学这一特定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目标任务等基本特点,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通过知识讲解、游戏互动等童趣形式,让同学们系统地了解到身边的法律知识。
法治副校长围绕“校园里的小矛盾可能触犯的法律边界”“遇到陌生人搭讪该如何应对”等内容,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学生们听得懂、记得住的“行为指南”。同时,针对网络沉迷、远离毒品等问题,强调“法律底线不可破,道德准则记心间”,引导学生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将“知法守法”深植于心。
专题研讨会,深化法治认知
“从课间追逐打闹导致受伤,到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引发意外;从学生自制危险物品误伤他人,到校外人员侵入校园实施伤害……”法治副校长一开场,就用一系列校园常见安全隐患抓住了老师们的注意力。不同于针对学生的普法宣讲,面对肩负教育管理重任的听众,法官的讲解实务分析与风险预警并重,借助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关于校园安全管理的核心条款,明确了学校在学生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让教师们清晰认识到法律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这堂课太及时了!以前对某些责任的界限比较模糊,总觉得只要尽心照顾学生就够了,以后心里就有底了,知道如何更好地保护学生了。”一位班主任在课后感慨道。
清晰的权责界定、实用的操作指引,让老师们手中的“法治盾牌”更加坚实,为守护“幼苗”撑起一片更明朗、更安全的天空。
教育聚合力,留守儿童常关爱
宣讲结束后,针对该校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法治副校长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和留守儿童成长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延伸保护触角,联合学校老师、村委会干部,走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家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向学生家长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家长履行家庭监护职能,不仅要给予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物质保障,也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层面的需求,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从源头上减少欺凌行为的诱发因素。
开学以来,吉林高新法院法官主动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能,纷纷深入辖区中小学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让法治意识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下一步,吉林高新法院将持续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用专业的法律知识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段青春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