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解压软泥毒玩具:含有毒化合物硼砂,儿童误食硼砂5克即可致死

发布时间:2025-09-08 08:23:13  浏览量:1

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风起云涌。

学会从政策新闻中看门道,透过现象看本质。

睁眼看世界,看中国,看周围,看身边。

我是阿基,带你从金融的角度看世界,与君共进,相信国运,做强国崛起的积极参与者!

阿基点评:央视《财经调查》近期收到众多家长反映,孩子购买的“解压”软泥类玩具不仅散发出刺鼻气味,还导致皮肤过敏等症状。

调查发现,这些玩具中普遍含有有毒化合物硼砂,而许多产品是“三无”产品(无厂名厂址、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合格证)。儿童误食5克硼砂即可致死,长期接触还会影响肝肾功能和生长发育。

①软泥玩具的来龙去脉

《财经调查》记者调查发现,解压软泥玩具近年来风靡市场,成为孩子们日常把玩最多的玩具之一。这类产品包括起泡胶、水晶泥等多种形式,不仅在线上销售火热,线下文具店、超市也随处可见。

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多次发布消费警示,并加大查处力度。为逃避监管,部分商家转移至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销售,这些平台上的软泥玩具账号视频点赞数高,购买人数也多。

记者购买了多款自制软泥玩具套装,发现其中被称为“成型水”的核心材料实质上是硼砂粉末,加水调配后即可使用。商家在销售这些高危有毒化合物时没有任何安全提醒。

②细分市场与有毒原因

解压软泥玩具主要分为成品软泥和自制套装两大类。自制套装通常包含胶水和成型水(即硼砂或硼砂水),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这些玩具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其成型水中含有的硼砂是一种有毒化合物。国家推荐性标准《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明确规定了硼元素的迁移量标准(≤300mg/kg),但送检产品全部超标。

检测结果显示,市场抽检的4款产品硼迁移量均远超国家标准。最高超标19倍以上(5712mg/kg),最低也超标5倍多(1589mg/kg)。

③毒玩具存在的本质

毒玩具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标准滞后与监管缺失。现行玩具安全标准仅对8种可迁移元素和6种增塑剂有明确要求,未对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作明确限量要求。

生产企业刻意逃避监管。山东智启航公司负责人邹总坦言,他们使用假公司名目的是逃避监管,不会在成分表中标注硼砂和硼元素迁移量,甚至检测报告也可以造假。

市场监管存在漏洞。一些商家不再产品包装上出现“硼砂”字样,销售时也不提及,以此规避监管。同时,电商平台成为这些毒玩具的主要销售渠道,增加了监管难度。

④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辨别玩具的安全性:

查看产品标识:购买前检查产品是否有厂名厂址、产品合格证和3C认证标志,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气味辨别:无毒塑料玩具手摸有润滑感,表面似带蜡质;有毒产品摸起来发粘,有呛鼻气味。

燃烧测试:无毒聚乙烯燃烧时火苗呈黄色,有石蜡气味;有毒聚氯乙烯燃烧火苗黄中带绿,不易燃烧,离火即灭。

浮水实验:将塑料玩具置于水中,聚乙烯、聚丙烯浮在水面是无毒的,而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沉底是有毒的(该方法较不精确)。

⑤家长防护措施

家长们应选择正规购买渠道,优先在正规商场选购玩具,避免在小摊小贩购买填充物不合规的产品。

仔细阅读成分表:避免购买成分标识不清或含有硼砂(硼砂水、成型水)的玩具产品。即使商家使用其他名称如“凝胶剂”,也要警惕。

加强看护和监督:孩子玩耍时家长应在身边看护,避免他们将玩具放入口中,玩耍后应及时洗手。

学习应急知识:掌握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处理知识,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及时应对。

⑥监管建议与解决方案

相关部门应及时更新标准体系,针对新型玩具制定技术标准,细化安全标准,尤其要对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作出明确的限量要求。

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定生产商应具备的生产资质,从生产线上杜绝“毒玩具”诞生。

建立健全危险玩具报告制度,通过多方联动形成有效发现“毒玩具”的网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和警示。

推行“黑名单”制度,促使监管有的放矢,倒逼生产商强化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要避免一刀切,保护良心商家的利益,为符合标准的企业提供认证支持,引导市场向健康发展。

记者将四款产品送至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产品硼迁移量均超过300mg/kg的国家标准。

其中一款“泥泥特工”成型水硼迁移量达2527mg/kg,超标8倍多;另外三款分别达到1589mg/kg、5075mg/kg和**5712mg/kg,最高超标19倍以上。

这些毒玩具正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流向孩子们的手中,需要家长、商家、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玩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