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10岁男孩确诊白血病,主任提醒:床头这4样东西,很多人忽略了

发布时间:2025-09-05 14:09:00  浏览量:1

本文219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前不久,武汉的一家医院接诊了一位10岁的白血病患儿。

孩子叫小浩,平时活泼开朗,成绩也不错。可最近几个月,他总说累,脸色发白,经常发烧。家人以为是换季感冒,没太当回事。直到有一天,小浩午睡醒来流鼻血不止,送医一查,竟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医生问诊时,发现小浩家里卧室环境问题不少。特别是床头堆放了很多东西:毛绒玩具、书籍、空气清新剂、香薰蜡烛……看似普通,但其实隐藏着不少健康隐患。

“这些不是直接致病原因,却可能成为诱发因素。”武汉儿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张琦指出,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环境因素尤其值得重视。

那么,床头的这4样东西,到底藏着哪些风险?家长该如何提前防范?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很多人一听“白血病”,第一反应是“天意”。但医生们并不这么看。

白血病其实是一类源自造血干细胞突变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尤其高发于2~10岁儿童。根据《中国儿童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我国每年约1.5万名儿童被确诊为白血病,其中80%以上是急性淋巴细胞型。

它的发生不是“毫无预兆”,而是由遗传易感 + 外界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就是说,孩子或许天生就有某些基因突变的可能,但只有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才会被‘激活’。”张主任解释道。

而这些“外界诱因”,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孩子的卧室。

1.毛绒玩具:螨虫、甲醛、TVOC的温床

小浩床头堆着七八个毛绒玩具,有的甚至用了三四年没洗过。

这些可爱的“伙伴”,其实是甲醛、螨虫和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聚集地。国家儿童健康研究中心指出,劣质填充物中的甲醛含量常常严重超标,而毛织物本身也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

长期吸入这些刺激性物质,会引起免疫紊乱,增加患病风险。

建议:毛绒玩具要定期清洗、暴晒,不宜长期靠近孩子头部。选择正规品牌、无味无刺激的产品,数量不宜过多。

2.空气清新剂与香薰:隐藏的“芳香杀手”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房间“更好闻”,会在床头放香薰蜡烛、喷空气清新剂。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香味背后的成分中,常含有苯系物邻苯二甲酸酯等挥发性有害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潜在致癌物

尤其是密闭房间中使用,会显著提高空气中有害物的浓度。研究显示,儿童持续暴露于此类环境,其免疫系统发育可能受到干扰。

建议:儿童房应保持自然通风,尽量避免使用人工香氛产品。若确实需要改善异味,可选择无添加的植物香包,并远离床头。

3.书籍杂物堆积:灰尘和霉菌的“根据地”

小浩的床头还有一摞书,旁边是水杯、湿巾、纸巾、文具盒,堆得杂乱无章。

“很多人不知道,床头堆放杂物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积灰、潮湿与霉菌。”张主任说,尤其是在南方潮湿的季节,书本容易发霉,而霉菌孢子一旦被吸入,就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甚至诱发免疫系统异常

建议:床头应尽量保持简洁干净,不宜堆放书籍和杂物。常用物品可放在床边柜中密封保存,定期清洁通风。

4.电子产品:辐射虽小,作息干扰更大

有的孩子习惯晚上用平板看动画、听故事,电子产品成了“哄睡神器”。

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电子产品的辐射会直接导致白血病,但长时间使用会干扰孩子的生物节律,影响深度睡眠,进而削弱免疫系统功能。

儿童健康睡眠联盟数据显示,睡眠不足与免疫力低下呈高度相关,而免疫系统恰恰是抵御恶性细胞突变的第一道防线。

建议:儿童房尽量不放电子产品,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培养孩子自然入睡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治愈力”。

小浩的家人事后回忆,其实孩子早就有一些异常表现:

脸色苍白,像“没血色”

持续低热,总说“发烧烧不高”

容易瘀青,哪怕轻轻一碰就有淤青

频繁鼻出血

疲劳嗜睡

这些,都是白血病的早期信号。张琦主任强调,不是每个症状都说明有病,但一旦多种症状同时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就必须尽快就医检查

尤其是儿童反复发热、贫血、出血、骨关节疼痛等,应尽早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检查,排除重大疾病。

虽然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但控制环境风险,尤其是营造安全、健康、无污染的家庭空间,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预防手段。

专家建议:

保持室内通风,尤其是装修或更换家具后至少通风3~6个月;

慎选儿童用品,如玩具、地垫、家具应选择无毒无刺激产品;

减少化学香氛使用,避免空气清新剂、香薰等;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家族肿瘤史的孩子更要关注血象变化;

建立健康作息与饮食习惯,增强孩子免疫力;

加强家长科普学习,提高疾病早识别能力。

张主任坦言:“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的基因,但可以尽量控制他所处的环境。”

写在最后

小浩目前正在积极接受治疗,幸运的是发现得早,预后比较乐观。但这个病例也提醒了我们:很多看似无害的生活习惯,可能正在悄悄侵蚀孩子的健康。

家长们,不妨今晚回家看看——孩子床头都放了些什么?

有时候,真正的守护,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愿不愿意多看一眼。

参考资料:

《中国儿童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健康环境危害因素干预项目技术方案》

《儿童白血病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0

世界卫生组织:室内空气质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