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亲子鉴定那些事儿(二)个人隐私鉴定中超30%孩子不具有亲子关系

发布时间:2025-09-04 21:05:05  浏览量:3

上一期话题,我跟大家聊了什么是亲子鉴定、亲子鉴定的类型、亲子鉴定的流程、亲子鉴定引发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一些朋友比较关心亲子鉴定保密和采样的问题,几乎都不希望到司法鉴定机构去采样,更希望尽可能的保密。

关于这个问题,上期话题我们也跟大家进行了初步介绍,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直接委托我们律师团队处理,我们有合作的鉴定的机构和鉴定人员,完全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这两个方面大家都可以完全放心。

下面,我们继续聊聊亲子鉴定的那些事儿。

亲子鉴定委托人男性居多

随着亲子鉴定项目逐渐向社会开放以及解决孩子上户口等问题,亲子鉴定逐渐增多。早在20年前,平均每年委托亲子鉴定的均在1000多例。然而,据司法部2025年最新统计,全国亲子鉴定年委托量已突破150万例,其中司法用途(落户、继承、诉讼)占比63%,个人隐私需求增长至37%。若按全国14亿人口计算,相当于每900人中就有1人主动或被动进行过亲子鉴定。这一数字较2019年的年均50万例激增200%,反映出社会信任结构与家庭关系的深刻变革。

据统计,在委托亲子鉴定的项目中,通常情况以男性委托鉴定较多。而且,委托亲子鉴定的男性以25-45岁居多。在这些男性委托人中,有一部分是发现孩子越长越不像自己,或者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越来越发现长得像自己的某个熟人,或者无意中得知妻子婚前史或妻子可能婚内出轨等等。我们团队就接待了这么一个案例,林先生与妻子婚后关系本来很不错,相处融洽,结婚三年后妻子生下一个儿子。但是,突然有一天一位表嫂子跟他开玩笑说:“三娃儿,我怎么越看你儿子越是不像你呢?你是不是带了绿帽子哟?”这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林先生听到后却感觉很不舒服。也正是这句话,他开始留意儿子了。通过仔细观察,他自己也越来越觉得儿子确实长得不像自己,而且性格、脾气也完全跟自己不一样。于是,经过亲子鉴定果然发现儿子不是自己的。为此,林先生拿着亲子鉴定报告来找到我们,希望委托律师代理其起诉离婚,并要求妻子承担欺诈抚养的责任。

司法鉴定:亲生率超90%的“法律铁证”

据悉,司法程序中因落户、遗产纠纷的司法鉴定要求很严格,需检测21个以上STR基因位点,准确率高达99.99%。数据显示,此类鉴定中非亲生率仅8%-12%,且多涉及复杂家庭关系或历史遗留问题。简单说,在为孩子上户口、打继承官司的领域的亲子鉴定中,亲生占到了绝大多数,非亲生仅仅占到8%-12%。

个人隐私鉴定中超30%的孩子不具有亲子关系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个人隐私鉴定这个类别中,主动申请鉴定的群体(多为男性)几乎都是因存在强烈怀疑,这类鉴定的非亲生率显著偏高。河南、山东等地数据显示,此类鉴定中22%-30%的结果排除生物学父子关系,极端案例甚至高达50%。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因人口流动性大,排除率更达30%以上。通俗的讲,一旦因为怀疑做的亲子鉴定,这类鉴定的结果往往非亲生的比例就会显著增加。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既然是怀疑,那就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其鉴定结果也就会有所差异了。

不仅如此,一些人在未生产前就开始怀疑孩子是否是自己亲生,为了提前掌握实情,避免孩子出生后引发纠纷,避免帮别人养孩子,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开始进行亲子鉴定。2025年数据显示,产前鉴定非亲生率约15%-25%。

欺诈抚养姐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不一

不过,亲子鉴定数据揭示的不仅是家庭秘密,更是社会转型期的信任危机。90%的委托人因婚姻矛盾启动鉴定,但法律对欺诈性抚养的赔偿标准不一,部分地区仅支持返还抚养费,精神损失认定困难。司法实践中各地裁判标准不一,基本上全凭法官酌情认定,自由裁量。

但是,不可否认,在解决欺诈抚养纠纷中和婚外同居生子离婚损害赔偿纠纷中,亲子鉴定的作用不可小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会直接影响法院的裁判结果。

备注:数据来源:司法部《全国司法鉴定行业蓝皮书》、中科院基因组鉴定中心、行业调研报告

四川高扬律师事务所张洪律师团队

张洪、张诗浪、金琴、熊袁辉、岳科利、原宇轩、 朱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