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捐赠!陕西专家用3D打印+AI技术,让藏族儿童重获“新鼻”!
发布时间:2025-09-04 18:05:23 浏览量:1
八月的甲斗沟,格桑花开遍山谷,10岁的卓玛和14岁的多吉(化名)早早来到活动现场,为远道而来的医疗团队献上洁白的哈达。
卓玛和多吉是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人,婴儿时被黄鼠狼袭击后鼻子残缺,由于当地医疗资源薄弱,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十几年来,残缺的鼻子得不到修复,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8月13日,西安交通大学正高级工程师、陕西麦克斯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晶团队携手陕西省红十字基金会、中和青山团队,从关中平原奔赴雪域高原,在色达县杨各乡卫生院开启了一场温暖人心的“雪域‘复’颜·公益同行”活动。“接过哈达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有了具象的意义。”王晶感慨道。
为帮助卓玛和多吉重新恢复健康容貌,团队利用3D扫描、生成式AI建模及3D打印技术,为患儿头部精准构建与残存组织契合的义鼻模型,经定型、上色后,实现“原生”佩戴效果——义鼻与面部严丝合缝,肤色完全匹配。这场救助不仅是医疗技术的突破,更是“企业+公益+医院”协作模式的实践:除免费捐赠义鼻外,企业承诺承担患儿成年前所有更换费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活动次日,团队又马不停蹄驱车80公里前往炉霍县泥巴乡油斯村,回访去年救助的4岁藏族女孩拉真(化名)。拉真三个月大时,同样遭黄鼠狼袭击鼻子残缺,因未成年无法手术,2024年经华西口腔医院转介,由王晶团队通过AI数据采集及3D打印完成“种鼻”。如今,佩戴义鼻的拉真正与哥哥在院中欢快玩耍,团队为其进行3D扫描,将定制适配生长的新义鼻。
这两次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是医疗救助的成果,更是爱心接力的生动体现。下一步,他们将联合红十字基金会搭建“企业+公益+医院”协作模式,定向募集专项资金覆盖假体定制、运输及术后随访全流程成本,让更多意外缺失鼻子、耳朵以及其他体外器官的患者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气。
2016年,王晶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进入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西安交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牵头筹建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成立,王晶在该中心工作期间,和团队进行了多项医工技术与服务的开发应用,与全国100多家三甲医院有过技术交流与合作,义乳、义耳、义鼻等产品逐渐进入王晶的视野,结合自己20余年医工交叉,以及10余年的个性化精准医疗经验,王晶创业进入医疗数字化定制领域。
2022年,麦克斯韦注册成立,专注医疗数字化定制领域,以义乳为主打产品,同时还有义耳、义鼻、仿真皮肤等。
作为深耕定制化体外器官领域的科技企业,麦克斯韦掌握AI生成设计、3D打印及自动化惰性材料上色等26项核心专利(含13项发明专利、3项国际专利),技术已应用于多例公益案例。目前,团队正布局机器人仿真皮肤领域,研发集成触觉、温度感知等功能的高精度硅胶皮肤,推动人机交互体验升级。
从甘孜色达到古都西安的跨越,从绝望到新生的蜕变,发生在卓玛、多吉和拉真身上的故事,见证了科研与医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也是西安交大“扎根西部、服务国家”办学定位的生动体现。高等学府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学校也将继续推动更多医疗科技与公益事业的深度融合,让爱与科技的种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照亮更多人的人生之路。
素材来源:群众新闻、起点新闻、西安发布、陕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