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抽动症,不调肝脾,等于白治!

发布时间:2025-09-03 17:46:20  浏览量:2

明代医家万全把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归纳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意思是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脾胃发育尚未完善,运化和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常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司

同时,由于肝主升发,而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生机旺盛,故其肝阳易旺

正是由于小儿这一生理特点,小儿抽动症的发病过程中的各种内外因素都极易影响肝脾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肝脾失和

而想要解决抽动症的问题,就必须调和肝脾

下边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6岁男孩,半年前开始出现不自主眨眼、耸肩,家长未予重视。后症状逐渐增多,加入清嗓子动作,尤其在紧张、看电视时明显,夜间入睡后消失。

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当地诊断为抽动症,服用西药后症状减轻但出现嗜睡、恶心等问题,于是找到我。

家长反馈孩子性情急躁,易发脾气,食欲欠佳,挑食,大便时干时稀

刻诊: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性情急躁、脉弦,为肝气不舒之象,

食欲不振、挑食、大便不调,是脾虚运化失职。

辩证:肝脾不和,脾虚肝亢。

方法:调和肝脾,扶土抑木

开方: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炒白术、党参、陈皮、法半夏、钩藤、天麻、炙甘草。

二诊:患儿抽动频率略有减少,食欲改善,大便正常。

三诊:眨眼、耸肩明显减少,清嗓子基本消失,情绪转平稳。

继续巩固一个月,后续随访,症状未复发,情绪平稳

通过恢复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使气血调和,筋脉得养,不仅改善了孩子的体质、情绪和消化功能,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消除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