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晚饭时间成“战场”?《正面管教》教你化解亲子冲突,找回温情

发布时间:2025-09-03 08:20:03  浏览量:1

一句“客厅热”,背后藏着孩子的真实需求

昨晚下班到家,我刚推开房门,就看到儿子蜷在阳台的角落写作业。夜色渐沉,光线越发昏暗,我忍不住心疼他的眼睛。

“来客厅写吧,这里光线太暗了对眼睛不好。”我温和地建议道。

没想到儿子猛地抬头,语气激烈地反驳:“不!客厅热死了,我就要在阳台写!”

疲惫一天的我,愣在原地。心里不禁嘀咕:这孩子怎么在乡下过了一个暑假,性情变得如此暴躁?

还没等我缓过神来,晚饭时间又起风波。老徐前两天买的水果放在桌上,我下班吃了一个芒果,儿子却在饭桌上哭闹起来,指责姐姐吃了他的水果。无论我怎么解释是我吃的,他都不相信。丫头被冤枉后也生气了,两人争吵不休,晚饭时间顿时变成了“战场”。

过去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各打五十大板”,但显然这种方法行不通。这次我尝试冷处理,等5分钟后他情绪稍微平和,但道理依然讲不通,最后只能靠转移话题才平息风波。

夜深人静时,我不禁沉思:这些日常冲突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我又该如何应对?

冲突背后:被忽略的真实需求

《正面管教》一书中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追求。”当我重新审视这两起冲突时,才开始明白儿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

在阳台写作业的争执,表面上是对学习地点的选择,实则可能是儿子在寻求自主权——他希望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控制力。而从乡下回来的他,刚刚失去了暑假中的自由自在,正在适应回归学校的规律生活。

水果风波则明显是对关注和公平的渴望。儿子可能觉得姐姐得到了更多关注,或者在他心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的感受,芒果只是导火索。

正面管教的四大工具

根据《正面管教》的理论,我总结了以下应对策略:

1. 先连接后纠正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讲道理往往是无效的。《正面管教》强调,我们需要先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然后再解决问题。

在水果事件中,我可以先说:“妈妈看到你很生气,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东西被动了?”而不是直接解释是我吃了芒果。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才会打开心扉听我们说话。

2. 提供有限选择

对于阳台写作业的冲突,我可以提供有限选择:“你是希望在阳台加一盏台灯,还是在客厅开空调?”给予孩子有限的选择权,既能满足他们的自主需求,又能保证我们设定的边界。

3. 家庭会议

《正面管教》极力推荐定期举行家庭会议,这是共同解决问题的绝佳平台。在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比如可以讨论水果如何分配,学习地点如何选择等。

4. 关注解决方案而非惩罚

过去我“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之所以无效,是因为它关注的是惩罚而非解决问题。《正面管教》建议我们引导孩子关注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怎么做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谁应该受罚?”

实战应用:如何应对日常冲突

基于正面管教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行动计划:

1. 情绪识别与表达

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看起来你很生气/失望/难过,是因为......吗?”这不仅能帮助孩子情绪管理,也能让我们了解问题根源。

2. 创造专属特殊时光

每天安排15分钟的“专属时光”,与每个孩子单独相处。这可以满足他们对关注的需求,减少因寻求关注而引发的冲突。

3. 鼓励与感谢

注意到孩子的积极行为并及时鼓励:“我注意到你今天主动分享了水果给姐姐,这真的很贴心。”定期表达感谢:“谢谢你帮忙摆餐具,这让我们的晚餐准备得更快了。”

4. 共同制定规则

邀请孩子参与制定家庭规则:“关于水果分享,大家觉得怎么分配更公平?”“关于学习地点,怎样才能既保护眼睛又觉得舒适?”

开学第一天已开过一场关于每天起床、睡觉时间,需要我帮助的科目、喜欢吃的食物等内容的家庭会议,效果不错,看来又得找时间开一场家庭会议了。

改变视角:从权力斗争到合作共赢

《正面管教》提醒我们,亲子冲突不是权力斗争,而是合作共赢的机会。当我们转变视角,不再将孩子的行为视为挑衅,而是看作求助信号时,整个互动模式就会改变。

现在,我更加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连接,而不是等到冲突发生才匆忙应对。早晨的问候、睡前的聊天、周末的户外活动,都是加强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

实践正面管教的过程,不仅是教育孩子的过程,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它要求我们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的需求,并找到尊重双方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改变回应方式,孩子也会跟着改变。正面管教不是一套规则,而是一种关系建设,它让我们的家从“战场”回归温馨的港湾。

最好的教育不是纠正行为,而是连接心灵。只有在心灵相通的基础上,管教才能真正发挥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