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童伴妈妈”爱心接力 留守儿童不失“母爱”
发布时间:2025-09-02 21:13:59 浏览量:2
在石阡县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妈妈”,她们用温情与关怀,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她们就是“童伴妈妈”,以实际行动呵护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链接资源 打造留守儿童温暖之家
石阡县作为劳务输出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孩子在家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亲情缺失、心理关怀不足、学习辅导困难等诸多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2020年,石阡县争取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及社会力量支持,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创新模式,在全县30个行政村率先建设了“童伴之家”,每个“童伴之家”都配备了1名“童伴妈妈”,为乡村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关爱和帮助,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用心陪伴 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童伴之家设有阅读区、学习辅导区、手工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空间。下午放学后,“童伴妈妈”提前在童伴之家等待孩子们到来,给孩子们辅导并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带领孩子们开展绘画、手工制作、唱歌跳舞、做游戏、讲故事等各种兴趣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除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陪伴,“童伴妈妈”还十分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她们会定期走访每一名留守儿童,与孩子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对于一些情绪波动较大的孩子,“童伴妈妈”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安慰,一对一疏导情绪,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童伴妈妈”的陪伴和关爱,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在学校的表现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心理更加健康,性格更加开朗自信,能够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家长们纷纷表示,有了“童伴妈妈”的陪伴,孩子们在“第二个家”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可以更加安心地在外工作了。
培训提质 增强“童伴妈妈”业务能力
为提升服务质量,项目办定期组织“童伴妈妈”参加业务培训,内容涵盖儿童福利政策、主题活动策划和儿童沟通技巧、安全知识等。这样不仅提升了基层儿童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还构建了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网络。并通过“借力”志愿者、大学生开展主题活动,如手工创作、安全教育等,同时也鼓励童伴妈妈挖掘村里热心人士,如退休教师、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等作为活动导师,结合本地特色设计文化体验活动,如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等,丰富儿童课余生活,拓宽儿童视野。
落实政策 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项目运行以来,全县累计开放“童伴之家”超9000次,服务时长近3万小时,开展主题活动1200场,惠及儿童3万余人次。同时,协助125名困境儿童申请了低保,13名困境儿童申请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15名儿童获得临时救助,切实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石阡县持续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的工作原则,以实施“童伴妈妈”项目为载体,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强化责任担当、落实精准关爱,扩大“童伴之家”覆盖率,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如今,石阡县的“童伴妈妈”默默坚守在岗位上,她们用爱与责任为乡村儿童编织着美好的未来。像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温暖的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