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你不想知道适合了解萌娃心理的心理学书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9-01 09:40:19 浏览量:1
我干了十年学前教育,见过不少家长在育儿中犯难。就说几个常见的困境,很多家长都经历过。
有些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比如在商场里,看到心仪的玩具,家长不答应买,孩子马上就撒泼打滚、大哭大闹。家长怎么哄都没用,最后只能无奈妥协。还有的孩子特别自卑,在幼儿园里总是独来独往,不敢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就自己默默地待在角落。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方式不同,可很多家长没掌握好,用错了方法,导致孩子不配合。像两三岁的孩子,家长非要他们像大孩子一样遵守各种复杂规则,孩子根本做不到,家长还觉得孩子不听话。
了解了这些常见的育儿难题,我们就得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其实这都和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关。儿童情绪波动,本质上是心理需求没被识别。就拿孩子哭闹来说,可能是他渴望得到关注,或者对某样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欲。这时候,家长不能一味地压制孩子的情绪,得针对性地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特点不同,教育方式也得有所区别。两三岁的孩子,安全感很重要,他们对世界还很陌生,需要家长多陪伴、多抱抱,让他们心里踏实。四五岁到六岁的孩子,就要侧重规则意识的培养了,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且,亲子互动得建立双向沟通机制,不能只是家长单方面说教,孩子被动听。通过一些游戏化的场景,能更好地实现对孩子的心理引导。
基于这些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我给大家推荐一些适合了解萌娃心理的心理学书籍。
先说情绪管理方面的。有家长可能会问,有没有什么书能教我们怎么和孩子沟通,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引导他们呢?《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很不错。书里有很多实际的例子,教家长怎么和孩子交流,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怎么引导他们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我有个家长朋友,孩子以前一发脾气就乱扔东西,看了这本书后,按照里面的方法和孩子交流,慢慢地,孩子发脾气的次数减少了,也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还有《捕捉儿童敏感期》,它详细介绍了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敏感期。比如孩子在某个阶段会喜欢咬东西,家长看了这本书就知道,这是孩子口腔敏感期的表现,不用过于担心,也不会强行制止孩子。
分年龄段教育也很关键。很多家长不知道不同年龄段该用什么教育方法,其实有不少书能给我们启发。《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虽然说的是小学阶段,但里面很多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幼儿园阶段也有借鉴意义。它按照不同年级,介绍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家长的应对策略。对于两三岁孩子的家长,可以看看《捕捉儿童敏感期》,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强化孩子的安全感。四五岁到六岁孩子的家长,《正面管教》就很合适,它教家长如何用正面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亲子互动方面也有好书推荐。有的家长觉得和孩子关系有点紧张,不知道怎么改善,这时候《游戏力》就能派上用场。它介绍了很多亲子游戏,通过游戏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还能解决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我有个同事,她和孩子关系比较僵,看了这本书后,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慢慢地,孩子变得愿意和她交流了,亲子关系也变好了。
最后,我再给大家分享三个即学即用的心理互动技巧。这些技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和孩子相处,改善亲子关系。
第一个是睡前互动。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问问他们今天在幼儿园里开心的事和不开心的事。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又能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第二个是情绪疏导。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急着批评,先抱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等孩子情绪稳定一些,再和他们一起分析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是游戏化学习。把一些知识和规则融入到游戏里,比如玩过家家的时候,教孩子礼貌用语和待人接物的方法。这样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