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情绪表达能促进萌娃和家长相互了解
发布时间:2025-08-31 10:00:14 浏览量:2
在幼儿园工作这么多年,萌娃撒泼打滚的场景我见多了。就说有一回在商场,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想买玩具,家长没答应,他立刻就躺在地上大哭大闹,腿还使劲乱蹬。家长站在一旁,又尴尬又着急,怎么哄都没用。这种场景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情绪一上来就像脱缰的野马,让人头疼不已。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亲子沟通出了问题,而情绪表达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从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来看,孩子和家长之间就像有一座“情绪信号塔”。孩子通过各种情绪来传递自己的需求,就像信号塔发射信号。饿了、渴了或者不舒服,孩子就会用哭来表达;开心的时候就会咯咯笑。家长要是能及时接收到这些信号并做出回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关注、被爱,对家长的信任感也会越来越强。反之,如果家长总是忽略孩子的情绪信号,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亲子关系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既然知道了情绪表达的重要性,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利用它来促进亲子沟通呢?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几个高频场景下的具体做法。
先说说吃饭的时候。孩子挑食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这时候,家长可以先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妈妈有点担心你,不吃蔬菜的话,身体可能就长不壮实啦。”而不是直接批评孩子。然后问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吃这个菜,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说不定孩子只是不喜欢这种做法,换个方式做,他就愿意吃了。我就见过一个小朋友,一开始特别不喜欢吃胡萝卜,妈妈没有强迫他,而是耐心地问原因,孩子说觉得胡萝卜有怪味。后来妈妈把胡萝卜做成了胡萝卜饼,孩子就吃得可香了。
除了吃饭,游戏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机。可以和孩子玩“情绪猜猜看”的游戏。家长先做出各种表情,让孩子猜是什么情绪,然后再让孩子做表情,家长来猜。通过这个游戏,能提升亲子之间的情绪识别能力。有个小朋友,一开始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总是生闷气。后来他和爸爸妈妈经常玩这个游戏,慢慢地,就能清楚说出自己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难过了,和家长的交流也变多了。
睡前同样是亲子沟通的好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一天的情绪。比如:“妈妈今天工作有点累,但是想到你可爱的样子,就又有精神了。”然后问问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儿。这样能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信任,愿意和家长敞开心扉。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以前睡觉前总是闹脾气,后来家长坚持每天和他在睡前聊聊天,分享彼此的情绪,孩子变得越来越乖,睡觉也踏实多了。
这些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呢?我们幼儿园做过跟踪调查,发现注重情绪表达、经常和孩子进行情绪沟通的家庭,亲子冲突明显减少了。这说明,情绪表达真的能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了解,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情绪,也要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