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这趟“温暖童行”,让他们的暑假玩出了新花样~

发布时间:2025-09-01 00:08:14  浏览量:3

今年暑假,为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关爱,长宁区民政局启动公益服务招投标——“温暖童行”流动儿童关爱项目,让流动儿童从“城市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让上海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乡”。

自今年暑期实施以来,“温暖童行”流动儿童关爱项目聚焦流动儿童文化参与、家庭陪伴、社会交往等暑期核心需求,以文化认同筑基、制度融入护航、网络构建聚力,通过具象化、趣味化的活动设计,为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文化提供契机。

文化认同筑基,从“双重身份”到“归属认同”

拿着专属“探秘手册”,30名流动儿童走进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世博会吉祥物海报是什么文字变的?”“巴黎世博会中国带了啥宝贝去?”带着这些问题,他们在展厅里“寻宝”,争做“世博小达人”。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探秘寻宝”为载体,将上海“兼容并包”的城市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互动任务,让孩子们从“文化见证者”升级为“城市小主人”。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做了颗会“讲故事”的大漆珠。木珠在手里转圈圈,刷漆,打磨,再反复推光,层层包裹在大漆之中的色彩在孩子们的指尖绽放。这份神奇的体验,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触摸到跨越地域的文化根脉。

流动儿童常常难以对新城市产生归属感。“温暖童行”项目以非遗传承与城市文化探访为纽带,帮助孩子们找到文化“共通点”,强化对城市的情感联结。

制度融入护航,从“权益模糊”到“主动维权”

在普法小课堂上,律师不讲枯燥的法条,为学龄流动儿童针对性地设计了校园常见法律风险与案例解析,就校园欺凌、网络边界行为进行了解析。律师设置了法律知识竞答、情景讨论环节,就“压岁钱归属”“同学借钱不还”等身边事,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尾声,孩子们主动向律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辅导班老师能随便说我、罚我吗?”律师的趣味普法,让法律成为孩子们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知识。

通过普法教育、公共服务宣导等活动,项目推动流动儿童系统性融入城市制度体系,助力他们平等享有公共服务,筑牢权益保障意识。

网络构建聚力,从“社区边缘”到“参与核心”

在别开生面的“童心港湾”社区公益集市活动中,项目招募辖区内流动儿童担任集市摊主,小摊主全程决策摊位的采购、定价、布展、出摊、记账。摊主小雨说:“我试了捆绑销售、买大送小、大件拆开卖……卖得实在太好了,除去成本我还赚了很多。”

另一边,想当“小顾客”也得闯关。儿童游客需要通过答题、绘制社区印象、投壶、拼儿童友好地图等挑战来获得积分兑换代币,在集市区自主规划采购需求,并向小摊主“砍价”,以购得更多的商品。顾客小云拿到代币后立即直奔“春暖花开”,购入了一束玫瑰送给妈妈。

从非遗传承中触摸文化根脉,在普法课堂上明晰权益边界,于公益集市里融入社区生活,长宁区“温暖童行”项目以“有温度的行动”,陪伴流动儿童跨越地域隔阂,在文化认同、制度融入与社区参与中,真正成为城市的“小主人”。

图片来源于区民政局

撰稿:谭奕茂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