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暑期公益课堂 让成长与快乐“满格”一夏
发布时间:2025-08-30 00:50:12 浏览量:2
“妈妈,下周还能去衡水湖玩吗?”临近开学,读三年级的小雨翻看着研学的照片,叽叽喳喳跟妈妈分享暑假里的新鲜事。这个夏天,区文化馆和各社区纷纷开设形式多样的公益课堂,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刻意的灌输,只把自然的奇妙、文化的韵味、运动的快乐,悄悄藏进了孩子们的每一天。
七月里的衡水湖,充满了孩子们探秘的身影。“湿地是地球之肾,衡水湖的每一滴水都在讲述生态故事……”桃城区河西街道站前社区开展的“美丽衡湖解密行动”研学活动,带领50多个孩子沉浸式走进了梅花岛生态区。“摇摇晃晃的,原来鸭子走路这么不容易!”孩子们边笑边在平衡木上模范鸭子行走。这种独特的体验,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人类活动对水鸟栖息环境的影响,也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生态保护的种子。
社区课堂更是成了孩子们的“魔法小天地”。中华大街街道御龙湾社区的二十多个孩子,走进徐南田李学芳工作室体验“非遗泥塑捏鸟”。一边听着泥塑千年的历史,一遍拿起黏土,认真模仿做鸟身、剪羽毛,家长们忙着记录,感慨“这比在家看电视有意义多了”。不止御龙湾社区,全区各社区的公益课堂都热闹非凡,剪纸课上孩子们握着剪刀剪出花鸟鱼虫,陶艺课上转盘转出形态各异的小摆件,珠算课上算盘珠子噼啪作响,每一次活动都飘着笑声,藏着孩子们的专注,满是夏日里最鲜活的成长气息。
傍晚的九州广场轮滑场,永远是最热闹的地方。教练们耐心指导着动作,从站稳平衡到顺畅滑行,再到灵活转弯,一步步帮孩子们克服胆怯。场地上,孩子们穿着轮滑鞋,像一群追风的小勇士,即使偶尔摔倒,也会立刻爬起来继续尝试,脸上的汗水挡不住眼里的笑意与坚持。
区文化馆里,传统文化课堂同样热闹。古筝教室中,孩子们踮脚打量二十一根弦的乐器,老师掀开琴罩时,小声惊叹此起彼伏。练习“勾”“托”指法,老师放慢动作讲解要点,还蹲下身握起孩子的手纠正姿势,轻声提醒“手腕放松,像攥着棉花”。硬笔书法课上,墨香萦绕,老师从握笔教起,手把手带孩子感受起笔、行笔,米字格里,孩子们一笔一划临摹,笔尖沙沙声成了夏日里专注的节拍。除此之外,区文化馆暑期少儿公益培训班共开设了古筝课、硬笔书法课、民族鼓课、篆刻课、创意美术课、古琴课6门课程,共计96课时,浸润着孩子们的假期时光。
暑假落幕,公益课堂的影响却远未结束。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重返校园,家长们卸下看护重担回归安心工作,传统文化在新一代中得以延续。未来,公益课堂的内容与形式将不断优化,让这一惠民举措惠及更多家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器”、家庭解忧的“暖心剂”,为全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王孟超
审核:潘伟 骆秋荣
投稿邮箱:8602892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