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见证大法治︱(20)法治暖阳照童心 托举残障儿童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29 16:39:11 浏览量:2
自《镇江市未成年残疾人保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落地生根,镇江这座“大爱之城”以法治为笔、以温情为墨,在守护残疾儿童权益的画卷上绘就了温暖而坚实的篇章,累计260名高中残疾学生享受教育补贴,发放资金达39万元,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的版图不断延展,1952名在校残疾少年儿童在校园中绽放独特光彩,其中569名孩子每日享受免费午餐。1196名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149名未成年残疾人享受到免费安装假肢矫形器的福利,为6名未成年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共计补助资金2.1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镇江对每一位特殊孩子“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更是全社会携手织就的温暖保障网。如今,随着无障碍环境愈发友好、社会包容氛围日益浓厚,未成年残疾人正以自信之姿拥抱生活,在平等参与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法治的温度真正化作照亮未来的璀璨光芒。
法治之光 点亮“星”空
不久前,一封带着余温的感谢信静静躺在句容特殊教育学校的信箱里。信笺上,孤独症儿童“小星星”妈妈的字迹工整却带着微微颤抖,诉说着对康复教师团队无尽的感激。在“小星星”3岁那年,命运给他和家人沉重一击——孤独症的诊断。初到学校时,“小星星”的世界仿佛被一层特殊的滤镜包裹着,每当周围变得嘈杂,那尖锐的声音就像一把把利剑,刺痛着他敏感的神经,让他忍不住尖叫。他的注意力总是难以聚集;小手一刻不停地摆弄着东西,小动作接连不断;对于老师的指令,更是难以依从。这些难题如同荆棘,横亘在他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路上,也让家人的心中满是焦虑与担忧。
然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训练教师团队没有放弃。他们用专业的评估,一点点摸清“小星星”的特点与需求;精心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为他点亮了一盏充满希望的明灯。七百多个日夜交替中,康复教师们用耐心抚平“小星星”的不安,用爱心驱散他心中的阴霾,用专业知识搭建起他成长的阶梯。终于,这份坚持与付出迎来了花开的时刻。“小星星”如同破茧的蝴蝶,发生了令人惊喜的蜕变。曾经频繁出现的问题行为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正确行为。他开始能够听从老师的指令,专注地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即便偶尔情绪出现波动,他也学会了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期末的测试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写满分数的试卷,不仅是对他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康复教师团队工作的最好褒奖。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每年以6%左右的比例增长,已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规定》的刚性护航,让全市581名孤独症残疾儿童在康复机构内免费进行康复服务,逐步提升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能力水平和保障条件,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环境,以法治之光点亮孤独症孩子们头顶的星光,让孤独症儿童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立法赋能 聆听言语之光
《规定》实施以来,经过大力宣传和普及,残疾儿童及其家属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过去,许多家长对康复权益认识不足,存在错过最佳康复期等问题。现在,通过法规宣传活动,家长们主动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为孩子争取康复资源。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法治观念也不断强化,依法依规开展康复服务成为共识。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保护患者隐私,规范服务,确保每一个康复环节都合法合规。
2024年,一位听障儿童“果果”的家长,因助听器质量问题与厂家产生纠纷,厂家拒绝承担售后责任。“果果”家长经多方咨询,申请司法部门介入调解。依据《规定》及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及产品质量相关地方性法规,最终,执法部门监督厂家整改,厂家为“果果”免费更换了合格的助听器,并提供后续维护服务。这一案例不仅维护了听障儿童家庭的合法权益,也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有71名听力言语障碍儿童在机构内免费康复,立法赋能,为残疾儿童点亮了希望的灯塔,当《规定》化作春风细雨,浸润每一个家庭、每一家机构,言语的光芒便穿透了黑暗的桎梏。未来,随着法治建设持续推进,我们坚信会有更多折翼天使,在法律的护航下,聆听世界的美好,绽放属于自己的言语之光。
法治春风拂稚子 温情守护“慢飞天使”
“苹、果——”小喜(化名)指着卡片上的图画,努力挤出两个模糊的音节。母亲杨女士瞬间红了眼眶,这是她等待了5年的呼唤。小喜被诊断为重度语言发育迟缓,家庭因无力承担每月上千元的康复费用濒临崩溃。转机出现在2024年,镇江润州南徐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启动“给残疾儿童送温暖公益活动”,康复老师带着政策文件上门:“政府每年提供1.96万元康复补助,还能免费送教!”如今,在镇江润州南徐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个性化课程中,小喜不仅学会辨识几十种物品,更在音乐治疗课上敲出了人生第一段节奏。
“当我们用法治筑牢底线,用科技打开通道,用爱心填补缝隙,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从无声到有声,从禁锢到飞翔,镇江用政策经纬编织的守护网,让折翼天使们听见花开的声音。小民在作文本上歪歪扭扭地写道:“我想当老师,教更多小朋友说话。”这稚嫩的梦想,正是一个城市文明最好的注解。
目前,更多的“小喜”们能够正常行走,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家长们感动地说,现在专业服务的精准覆盖,无障碍环境的持续优化,到社会包容氛围的日益浓厚,立法的光芒如春雨般滋润着无数像“小喜”一样的家人,让我们这些家庭重拾生活信心,走出阴霾,勇敢追逐梦想,“大爱镇江”温暖了我们。
结语
2025年是镇江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十周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市司法局特别策划了“小故事见证大法治——镇江立法记忆”宣传活动。
今天,我们的“小故事见证大法治”进入尾声。在此期间,我们已陆续刊载了多篇立法小故事。它们真实记录了镇江十年立法时光中那些推动法治进程的点滴时刻和涓涓细流,生动展现了法规和规章背后那些鲜活的期待和不懈的求索,清晰勾勒出立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法善治图景。
感谢每一位立法小故事里的参与者,与我们共同触摸法治脉搏的每一次跳动。这十年,成绩斐然;下一个十年,再启新程。立法之路,我们始终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