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萌娃语言表达能力攻略:怎么通过多跟萌娃说话实现
发布时间:2025-08-28 11:12:38 浏览量:1
在我 10 年幼教生涯里,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家庭,也发现不少家长在孩子语言发展方面存在着误区。就好比有这么一位家长跟我倒苦水,他家孩子都 3 岁了,说话还不利索,只能说些简单词语。细问之下才知道,平时家里是老人带孩子,老人话比较少,孩子一整天都听不了几句话。家长自己下班回来也累得不行,根本没精力跟孩子多交流。还有一个家庭,孩子 4 岁了,表达时语序总是混乱。家长特别心急,孩子一说错话就马上纠正,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不敢说话。
这些真实案例都反映出一些问题,那怎么才能避免这些误区,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呢?其实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日常场景来实现,我总结了 3 大日常场景和 4 个对话原则。
3 大日常场景分别是:利用穿衣、吃饭等日常环节进行词汇拓展,像给孩子穿衣服时,可以跟孩子说这件衣服是红色的,软软的;吃饭时描述食物味道,香香的米饭,甜甜的苹果。亲子阅读时采用“提问 - 补充”互动法,先让孩子观察绘本画面自由表达,再补充规范句式。将超市购物、公园散步转化为语言游戏,在超市玩“找物品说特征”的游戏,在公园玩“猜自然现象”的游戏。
有了这些场景,还得配合 4 个对话原则。每天要保持 30 分钟专注对话,对话时要和孩子保持视线平视,用完整句子回应孩子的碎片化表达,而且不要过度纠正孩子的错误表达。
既然了解了场景和原则,那具体该怎么操作呢?我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准备了一些对话模板。
对于 1 - 2 岁的孩子,这个阶段孩子刚开始学说话,词汇量比较有限。穿衣时,我会跟孩子说:“宝宝,咱们穿衣服啦,这是蓝色的外套,好漂亮。”一边说一边摸摸衣服,让孩子感受。吃饭时,说:“宝宝,尝尝这青菜,绿绿的,脆脆的。”同时夹起青菜给孩子看。亲子阅读时,指着绘本上的动物问孩子:“宝宝,看这是什么呀?”如果孩子说出“猫猫”,我就补充:“对啦,是可爱的小猫咪,它有毛茸茸的尾巴。”在超市,看到水果我会说:“宝宝,看那圆圆的苹果,红红的。”公园散步时,看到花朵说:“宝宝,这花好香,粉粉的。”说话时语速要慢,声音要轻柔,还可以配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比如指一指、摸一摸。
孩子到了 3 - 4 岁,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对话就可以更深入一些。穿衣时,我会问孩子:“宝宝,今天想穿哪件衣服呀?这件黄色的 T 恤,还是蓝色的衬衫?”吃饭时,说:“宝宝,今天的红烧肉味道怎么样?是不是肥而不腻呀?”亲子阅读时,问孩子:“宝宝,你觉得故事里的小熊为什么要去森林呢?”孩子回答后,我再补充:“你说得有道理,小熊可能是想去森林找它的好朋友玩。”超市购物时,玩“找物品说特征”游戏,我说:“宝宝,去帮我找一找长长的、弯弯的香蕉。”公园散步时,玩“猜自然现象”游戏,我说:“宝宝,你看天上乌云密布,等会儿可能会怎么样呀?”这个阶段对话时,要鼓励孩子多说,适当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提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些家长过度纠正孩子的错误表达,孩子一犯错就马上打断,这样会让孩子有压力,不敢说话。还有些家长喜欢代劳表达,孩子还没说清楚,家长就把意思说出来了,这不利于孩子锻炼语言能力。
当孩子的语言表达有了一定基础后,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了。比如在亲子阅读后,让孩子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超市购物时,让孩子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大小等,然后选择更合适的。在公园散步时,让孩子说说不同季节景色的变化。通过这些方式,逐步从语言表达过渡到逻辑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