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福建日报》| 漳州检察:让困境儿童向阳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28 10:50:09  浏览量:2

△2025年8月27日《福建日报》第8版

近日,《福建日报》报道《让困境儿童向阳成长》一文,其中细述了漳州市检察院全国首创春蕾安全员困境儿童多维保护机制的经验做法。以下是报道节选。

多方联手,呵护花朵成长

未成年人是春天含苞待放的花蕾,以漳州市花“水仙花”命名的漳州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团队,成员就像水仙花的花瓣,用柔情与正义守护未成年人这一“花蕊”,联通各方保护力量,行走在“护蕾”的道路上。

小黄因一起案件接连失去亲人,突遭家庭变故的她成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待旁人来“缝补”她被生活磨破的童年。

当地检察院认为,小黄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并报请省检察院、市检察院开展联合救助工作。最终,三级检察院共同向小黄发放司法救助金。

“经济帮扶仅仅是基础,我们还需要做好司法救助的‘后半篇文章’。”漳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水仙花”团队负责人沈肇瑾说。

发现、认定、落实……看似只需要简单的三步,但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并非易事。

在司法救助金的帮助外,漳州市检察院还联合县民政局、当地村委会,为小黄确定监护人选,并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体系。在发现小黄因案件产生的心理困境后,又委托专业心理疏导机构为她制定有针对性的疏导方案。

检察官同市妇联工作人员、春蕾安全员共同查看困境儿童建档观护情况。

据沈肇瑾介绍,由于种种原因,“发现难”“发现晚”一直是司法人员在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时的痛点。

如何主动获取线索,尽早阻断侵害,尽力避免悲剧发生?

2016年,漳州市检察院“水仙花”团队联合漳州市妇联等单位,在全国首创“春蕾安全员”机制。从最初专注于发现性侵案件线索,到如今同时关注案外未成年人保护,随着该机制的功能不断拓展,未成年人的保护网愈发细密。

春蕾安全员上渔排走访、摸排困境儿童生活情况。

在不断的摸索中,“春蕾安全员”机制将漳州市困境儿童的安全隐患由低至高分为“环境安全”“环境关注”“环境危险”三个等级,变“被动受案”为“上门问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未成年人犯罪。

为把“救助站”设置在未成年人触手可及的地方,2020年,漳州市检察院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在全市学校设立900多个校园实体“青春护航信箱”,同步开通线上信箱,收集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线索,并成立以团委书记、辅导员为主体的校园安全员队伍,专责管理信箱。截至去年,已收到投递信息400余条,其中涉及未成年人被侵害、校园欺凌、心理咨询等线索64条,7条线索已由公安机关立案。

校园安全员定期查看“青春护航信箱”。

近年来,在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漳州市正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涉罪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和矫治,在“一放了之”与“判处刑罚”之间建立保护处分制度,点亮迷途少年“回家”的灯塔。

2023年,福建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对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提出具体指导性意见。

2024年8月,漳州市第十六中学启用,该校是漳州市第一所专门学校,用于“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除了开展矫治教育和教学教育,学校还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有些孩子受到了家庭角色缺位的影响,孩子、家长、学校三方的坦诚合作很重要,只有详尽把握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让孩子重归正途。”漳州市第十六中学副校长王国雄说。

为此,第十六中学的老师常常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长谈。起初,有说谎的孩子,更有隐瞒的家长。一年以来,1000多次推心置腹的对话,慢慢卸下了孩子的心防,取得了家长的配合。

伴随着鼓点,一条金色长龙在第十六中学的操场翻腾起舞。这支由专门教育学生组成的舞龙队,拉开了“青春接力·守护少年的你”家长开放日的序幕。

“家庭教育”是这场活动最突出的主题,近50个特殊家庭见证了迷途少年的成长。家长提出家庭亲情困境,检察官、律师、司法社工、教师、团干部与家长面对面围坐,结合实务经验分别开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每个孩子面临的困境各不相同,要解决这些‘疑难杂症’,就需要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沈肇瑾说,“我们希望通过融合司法、社区、家庭、社工等多方力量,引导修复亲子关系,增强未成年人正向内生动力,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