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儿童游泳性耳病
发布时间:2025-08-28 08:07:45 浏览量:1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记者 张君
每年7至9月是儿童游泳性耳病的高发期。“许多家长认为‘耳朵进水是小事’,但残留水分可能引发外耳道感染(游泳性耳病)或中耳炎,若不及时处理,甚至可能导致听力损伤。”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鸣飞提醒家长,要提高警惕,早发现、早治疗。
王鸣飞介绍说,游泳后需警惕两种耳病。一是游泳性耳病,原因是耳道积水使皮肤变软,细菌滋生感染,孩子表现为耳朵发红、瘙痒、胀痛,婴幼儿频繁用手抠耳朵、低热。二是中耳炎,原因为呛水或口鼻接触脏水,细菌经咽鼓管入侵中耳,儿童咽鼓管短、平、宽,更易感染。游泳后着凉感冒也是重要诱因,70%中耳炎继发于感冒,是儿童耳聋的主因之一。孩子表现为扯耳朵、吃奶时哭闹,中、高度发热(38℃至40℃),平衡感下降(走路不稳),耳朵剧痛、流黄色带血脓液,听力下降。
如何预防儿童游泳性耳病?家长要全程看护,避免孩子呛水或口鼻接触池水;及时干燥耳道,出水后侧头单脚跳,甩出水分,或用柔软毛巾角轻轻吸干外耳道口的水,注意勿深入;佩戴硅胶耳塞、泳帽、鼻夹等防护装备;正确清理鼻腔,按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禁止双鼻同时用力擤。
孩子耳部不适,家长如何科学应对?王鸣飞介绍,禁止用棉签、手指掏耳,会损伤皮肤,加重感染。耳病需专业诊断,勿自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游泳后若发现孩子抓耳、发热、哭闹或听力下降,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