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也有冠心病?五月龄婴儿 “心跳”重启三次
发布时间:2025-08-27 20:22:00 浏览量:2
8月27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获悉,7个月大的患儿(恩恩)因患儿童冠心病曾三次心脏停跳,该院为她按下三次 “生命重启键”。
去年12月出生的恩恩,三个月时反复肺炎,时常住院却不见好转,呼吸也越来越快,当地医生更是给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寿命最多5年”的诊断。
随后,恩恩被转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刚刚转进ICU后,医生就告知我们孩子心跳不好了,进行一次抢救。”好在,医生很快查明了病因。
“孩子来时极度呼吸困难、喘息、尿少、心功能不全,呈典型‘心源性恶病质’。”胸心外科安永主任医师解释,心脏彩超发现患儿心脏显著扩大、射血分数(EF 值)约30%、心内膜增厚,尤其左侧冠状动脉开口未明确显示。
进一步的儿童冠状动脉CTA证实:孩子左冠状动脉主干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先天性的冠状动脉畸形,发病率仅约三十万分之一。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医院在全麻下行冠脉造影,检查中恩恩再度心跳骤停,医护人员立即按照预案进行抢救。“就在造影注入主动脉的一瞬间,确认主动脉确实没有连接左侧的冠状动脉。”
冠脉造影图像
安永主任医师解释,恩恩所患的“儿童冠心病”简单来说就是,本应从主动脉获取富氧血的左冠状动脉,竟错接到肺动脉,导致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也常常隐藏在反复肺炎的表象下。
要么搏一次手术,要么等待心脏移植。
“可以做手术,还有机会!”安永主任医师说。
虽然手术可以做,但对体重仅5.5斤、射血分数(EF 值)已降至26%(正常婴幼儿约60%)的恩恩来说,手术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
“我们组织了三次多学科会诊,就手术方案反复进行讨论。”安永主任医师回忆,团队最终决定采用“左冠状动脉内隧道移植重建”术式,取患儿自体肺动脉壁后壁,搭配人工材料前壁,构建一条既能随孩子生长、又不会扭曲的新通道。
手术室里,启体外循环机启动后,医生在几乎容不下手指的空间里操作。不料,手术刚一开始,恩恩的心脏突然停跳——这是他第三次心跳骤停。
“边按压边手术,直到心脏重新跳动后,手术成功结束。”安永主任医师介绍说。
术后,恩恩连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让心脏“休假”。
“ECMO运行7天,每天都像走钢丝。”据ICU卢思为主治医师回忆,“既要抗凝防血栓,又要防出血,还要时刻监测感染指标。”
就在ECMO顺利撤机,新的危机出现了——恩恩无法脱离呼吸机。检查发现,扩大的左心室把左主支气管压得只剩2-3毫米,左肺薄如“牛皮纸”,根本无法自主通气。
置入Y型硅酮支架后
“放置支架撑开支气管。”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唐新业主任医师给出方案,“我们已经成功放置了38例Y型硅酮支架,而国际文献报道仅有约6例。”唐新业主任医师介绍,最终手术团队用改良路径快速精准地放入Y形硅酮支架,术后第二天,恩恩就顺利撤机。
近日,恩恩已经康复出院。
儿童冠心病的隐藏信号
“恩恩的病例,藏着太多需要家长警惕的信号。”安永主任医师强调,儿童冠心病虽罕见,但并非无迹可寻。当婴儿出现吃奶费力、体重不增、呼吸急促、心脏增大等症状时,听诊却无明确心脏杂音,需尽早排查冠状动脉畸形。“多数病例靠心脏彩超就能发现,必要时做CTA 确诊。”
更关键的是,这类疾病“越早手术越能挽救濒临死亡心肌细胞”。安永主任医师介绍,该院已累积60余例儿童冠心病手术成功救治经验,总体存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