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常晖: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 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5-08-27 15:08:57 浏览量: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谋划未成年人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要“扎扎实实做好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自觉担起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惩处、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有效回应社会关切的必然要求。本期司法访谈,我们邀请到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常晖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做法。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推进涉未成年人案件“三审合一”综合审判改革是加强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的重要举措。常院长,您认为南阳法院在推进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一体化审理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以提升司法保护效能?
常晖:推进未成年人案件“三审合一”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困难与挑战主要在于打破传统司法专业分工壁垒、实现跨领域法律规则与程序的有机融合、培育高度专业化的复合型司法队伍、更新司法理念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一是管理与保障难度高。刑事、民事、行政三种不同领域的案件,在程序规则、证明标准、审理重点、裁判方式等方面各有体系,需要突破传统分庭审理模式下的条线管理方式,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按照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要求,强化督促指导,确保“三审合一”实质化高效运作。此外,综合审判往往需要更完善的配套设施,除了需要适合未成年人的审判场所、心理疏导室等,还要有用于社会调查、心理评估等的经费支持,需要法院在物质保障方面下更大功夫。二是绩效考核难度大。未成年人审判与其他审判工作相比具有特殊性,法官在审理案件之外还需要开展社会调查、心理疏导等工作,一般的考核指标难以全面反映综合审判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修复社会关系、实现长期效果等方面的成效,需要法院把这些难以量化的特色工作纳入考核范围。三是司法能力与专业化要求高。不同领域案件使用的法律依据不同,需要法官精通不同领域的法律法规,并善于在不同法律体系间精准切换和平衡。社会调查、延伸帮教等工作需要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成长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和干预,法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跨专业知识,理解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培养既懂刑事、又精民事、还通行政,且具备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法官,需要系统性地培训规划和长期投入。对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推动审判组织改革。南阳中院成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领导小组,以上率下、两级联动,实现两级法院统一归口管理。制定《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选优配齐少年法庭工作队伍,推行涉未成年人案件“三审合一”审判模式。截至目前,全市14家基层法院均有专门庭室或团队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院少审庭及9家基层法院实行“三审合一”审判模式。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市法院以“三审合一”模式共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3011件。二是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研究制定了《全市基层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绩效考核细则(试行)》《中院机关未成年人审判员额法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考核项目涵盖队伍建设、案件审判、延伸帮教等重点工作,科学设定各项工作的考核分值,有效解决少年审判工作量和工作效果难以量化的难题。该经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科学评价未成年人审判法官业绩的指导意见》的推荐样本。三是打造专业审判队伍。综合考量性别、年龄、学历、从事审判工作年限和从事少年审判工作年限等要素,从两级法院中选拔适宜从事少年审判工作的法官和助理。定期开展涉未成年人审判“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庭审”“精品案例”的培育、评比工作,依托“法官大讲堂”等平台定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专家学者到院授课,常态化开展涉未成年人审判理论研讨、实务调研。
记者:办理涉未成年人的案件时,既要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充分保护,也要对未成年被害人的身心健康给予及时关注和呵护。在审判时,如何做好双向保护,落实好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常晖:落实好双向保护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要求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既要依法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要依法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和未来发展权益。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双向、全面保护原则,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南阳法院共审结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898件,涉及未成年被害人1053人。对杀害、非法拘禁、猥亵、强奸儿童的崔某,多次奸淫幼女的彭某某、肖某某,对猥亵、强奸儿童的侯某某等依法判处死刑。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18件1449人,对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危险的未成年被告人依法适用非监禁刑,适用率达38.2%,帮助其回归社会;对没有委托辩护人的760名未成年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依法保障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二是创新“一二四”模式,以审判为中心精心构建刑事帮扶高地。“一二四”模式即“一个中心、两个延伸、四方帮教”的工作法。“一个中心”指的是,以审判为中心,制定《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指引(试行)》,严格落实指定辩护、法定代理人到庭等制度,在程序上保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在刑罚适用上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两个延伸”指的是,做好庭前社会调查,掌握未成年被告人误入歧途的深层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庭审和庭后帮教方案;做好庭后帮扶帮教,结合未成年被告人对判决的反映,综合考虑犯罪成因、帮教能力、个人意愿等,制定针对性帮教方案,强化帮教效果。“四方帮教”指的是,联动家校、政府、社会、司法四方力量,共同参与罪错未成年人社会观护、跟踪帮教,积极促进落实社区矫正,持续关注改造变化。三是做好未成年人审判中落实犯罪记录封存、跟踪帮教、回访考察等工作,积极引领罪错未成年人回归正确人生方向。制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指引(试行)》,对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档案封存并实行专柜专管,对符合条件确需查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情形,严格把关,并签署保密承诺书。主动与监所沟通,通过让羁押人员观看家人录制的亲情视频等形式开展亲情联动。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南阳法院累计跟踪帮教罪错未成年人522人,其中,135人成功复工、57人成功复学、有3人在回归校园后考上大学。
记者:南阳是人口大市、教育大市,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在校总人口185.54万人。南阳法院如何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保护融合发力?
常晖:为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的作用,南阳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靠前作为,多向发力。可以概括为“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前端防治,抓好家庭和学校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一库一中心”,在全市建立25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542份、《人身安全保护令》3份。聚焦在校学生法律保护,针对从业禁止令28份,安排211名干警在218所中小学及特殊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构建学校、家庭、法院“三位一体”司法保护新格局。二是注重府院联动,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针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薄弱环节,向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等部门发出相关司法建议46份,收到回函33份,助力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三是注重法治供给,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八五”普法规划,联合市关工委、共青团市委、教体局等各机关团体成立“法护花开”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讲师团;组织开展预防学生欺凌专项活动,联合市教育局、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反霸凌护成长”普法公开课。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市法院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564次,受众人数近50万人,发放宣传页6万余册,普法书籍800余本;发布少年法庭工作动态、以案说法等信息126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28次,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113次,开展巡回审判进校园、进社区活动109次,制作的《你好,青少年》普法宣传微动漫,被评为河南省“豫法杯”一等奖。四是注重总结提升,及时回应社会关切。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全市法院共召开少年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5次。向社会公开发布少年审判典型案例29件。2024年制作的全市法院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白皮书(2021—2023年)受到市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南阳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有了更具象的了解,期待南阳法院在这方面有更大作为。请您谈一谈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常晖:南阳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全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案件“三审合一”综合审判改革,审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办好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案件。二是在深度参与综合治理上下更大功夫。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帮教、联合救助工作,用好用足司法建议和白皮书,以司法保护为牵引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三是在营造更优法治环境上下更大功夫。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八五”普法规划,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深化“法治副校长”普法宣教工作,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纽扣”。
栏
目
介
绍
在我国的四级法院组织体系中,四百多个中级人民法院不仅要贯彻落实好上级法院工作部署,还承担着对辖区基层法院进行业务指导的重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展现中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宣传报道好各地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执行亮点,本报“司法访谈”栏目,特开设子栏目“中级法院院长访谈”,约请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分享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记者:刘熠博 见习记者:闫钰 | 通讯员:吴贺明见习编辑:闫钰 | 联系电话:(010)67550827 | 电子信箱:pinglun@rmfyb.cn新媒体编辑:杨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