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1987年,宫崎骏访问美影厂后为何失望透顶?中国动画竟由此衰落?

发布时间:2025-08-22 22:05:35  浏览量:3

最近一个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个中国动画的老牌代表又成为了大众焦点。

8月2日,由其监制出品的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正式登陆全国院线,这部电影一路势如破竹,仅用半个月就斩获了10亿票房,荣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亿的二维动画电影。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在随后的三十年里,它成为了中国动画创新的先锋阵地。美影厂先是推出了以剪纸工艺为创新的《猪八戒吃西瓜》,又打造了用水墨艺术呈现的《小蝌蚪找妈妈》,还将京剧艺术与古典神话融合,制作出了《大闹天宫》这样的传世之作。

这些具有开创性的动画,让以美影厂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学派在国际舞台上收获了无数荣誉。据数据统计,在1980年之前,上美影总共生产了271部美术作品,其中有46部影片一共斩获了99个国内外奖项。

像《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作品在海外也大受欢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高田勋等人都对美影厂所代表的中国动画学派称赞有加,美影厂也一度被视为世界动漫的圣地。

不过,在1987年,日本漫画家们对美影厂的美好印象被打破了。宫崎骏和高畑勋等日本动画人曾访问美影厂,而当时美影厂只是不停地向他们打听日本动画的商业运作模式、薪酬体系等商业化内容,对于艺术创作相关话题却丝毫不关注,这令宫崎骏和高畑勋失望透顶。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动画行业的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此前美影厂能不断在动画表现上创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电影领域的统购统销政策,在国家财政的保障下,美影厂无需考虑成本与收益,只要专心做艺术创作就行。但随着政策取消,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冒出了大量的外资与合资动画加工企业,由于薪酬待遇的巨大差距,美影厂先后流失了100多位核心创作人员。

然而人员流失还不是最致命的,真正让美影厂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是它在市场化转型时对动画创作方向的一次错误抉择。当时市场对动画的需求主要分为院线电影需求和电视台电视剧需求,鉴于美影厂之前主要制作的是《大闹天宫》这类影院动画,所以在改革开放后,它依旧把重心放在电影上,只留下了《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六部作品用于电视剧动画的尝试,同期的电影和动画短片作品却有130多部。

这一决策使得美影厂错过了80到90年代中国家庭电视普及的黄金时期,电视台的动画播放需求被《米老鼠》《哆啦A梦》等外国动画占据,美影厂的作品几乎从90后的童年中消失了。到了90年代初,美影厂的债务规模已经接近5000万,生存都成了大问题。

此时,美影厂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在背负5000万债务的情况下,它决定暂停其他一切工作,集中精力打造一部顶尖动画电影,也就是1999年上映的《宝莲灯》。

《宝莲灯》之后,美影厂全面停止电影创作,转而投向电视剧动画市场,而且由于当时外国动画占据主流,美影厂甚至放弃了中国动画学派的风格,去全面模仿外国动画。

可美影厂此前技术储备集中在二维动画,对三维动画探索不足,在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熊出没》等三维动画竞争电视采购时,因成本劣势败下阵来,美影厂也自此在00后的童年中销声匿迹。

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沉寂后,2023年,由美影厂策划的《中国奇谭》横空出世,消失许久的中国动画学派通过现代化的诠释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而此次创造票房奇迹的《浪浪山小妖怪》,正是由《中国奇谭》系列中的单元短片衍生而来。

从商业层面看,美影厂的再度崛起,既是中国动画学派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出生于美影厂辉煌时期的70后到95后开始掌握经济话语权,民族情怀和怀旧需求的叠加,为美影厂的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