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接连导致2名儿童去世,六问“食脑虫”感染

发布时间:2025-08-25 05:17:03  浏览量:3

近日,两名儿童因“食脑虫”相继离世,引发关注。8月22日晚,福建一名5岁女孩杏儿的母亲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孩子在抢救60天后离世。此前曾在游泳、泡温泉后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等症状,后被确诊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8月11日,一名6岁男孩因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离世,据其母亲回忆,男孩感染前曾在学校打水仗、在公园捞鱼。

食脑虫是什么?哪些人群感染风险高?该如何预防?针对大众的疑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教授进行详细解答。

福建5岁患儿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帖讲述“食脑虫”感染。图片来源于社交平台

疑问一:食脑虫是什么,包括哪些种属?

黄丽素:“食脑虫”一般指的是阿米巴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可分为肠内溶组织阿米巴和自由生活阿米巴。后者可侵入人类大脑,包括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狒狒阿米巴和棘阿米巴等类型。其中,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主要通过嗅神经直抵大脑,留给免疫系统反应的时间极短,一旦造成脑疝极难治疗,也是几种阿米巴原虫中致命性最强的。狒狒阿米巴原虫可通过皮肤、鼻咽等感染人类,若是皮肤破损导致的感染持续时间较久,若是通过鼻咽感染导致脑炎,病情往往进展迅速。

疑问二:哪些地方为食脑虫高发环境?

黄丽素:自由生活阿米巴常见于温暖的水体中,如湖泊、池塘、土壤和未经处理的水池中。根据既往报道,食脑虫感染主要发生在野外、田地等环境。在农业活动中,当人们赤脚下田,阿米巴原虫可能通过皮肤进入人体,造成感染;也有人在湖泊中游野泳或用水冲洗鼻腔时,阿米巴原虫通过鼻腔进入脑中,导致颅内感染。

疑问三: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黄丽素:若食脑虫侵入大脑,可能造成头痛、呕吐、嗜睡、偏瘫,甚至昏迷,感染持续数日可能造成颅内高压,导致脑疝,患者意识恢复困难,可能造成脑死亡。食脑虫感染后初期症状往往是头痛、发烧、呕吐,需要在脑脊液或病灶组织里找到食脑虫或通过分子检测确诊。早期可通过快速给药降低颅内高压,目前治疗的主要用药包括两性霉素B、复方磺胺甲𫫇唑、硝羟喹啉等,这些药物都需在颅内压降下后快速用药,才能建立起血药浓度。

疑问四:高危感染人群有哪些,救治有何难点?

黄丽素:在全球报道的200多例食脑虫感染案例中,免疫缺陷人群相对更加高危,有野泳、光脚种田等暴露史的人感染几率更大。根据我国救治经验,儿童感染的比例相对更高。

这种疾病进展非常迅速,加上感染比例极低,很多地区缺乏相关救治经验。一方面,基层医院可能缺乏对食脑虫的识别、颅内高压的判断和颅内高压的干预手段。另一方面,相关药品并非常备药,易耽误救治的黄金时间。目前,针对阿米巴原虫感染的治疗药物,多为成年人用药,很少有专门给儿童颅内感染治疗的药物。

疑问五:既往是否有治疗成功的案例?

黄丽素:近一年半内,我们医院有过两例食脑虫救治成功案例。其中一名患儿因暑期在郊区下河游泳发生感染,出现抽搐、头疼、发烧等症状,确诊食脑虫感染后,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进行个体化给药治疗,2个月后患儿转危为安。

疑问六:预防感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黄丽素:食脑虫感染的致死率高,但感染几率低,大众无需过度担忧。首先,注意不要前往不正规的游泳场所,如在湖泊、池塘等水中游野泳。其次,为避免呛水导致食脑虫进入鼻腔,可佩戴鼻夹或在游泳时尽量保持头部高于水面。最后,如果游过野泳且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尽快前往有救治经验的医院治疗。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