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暑期儿童关爱:如何破解父母的“看护焦虑”?
发布时间:2025-08-26 11:14:58 浏览量:4
每年暑假,孩子们欢呼自由,但对不少双职工父母来说,这段日子却成了一场无声的“压力测试”。阳光底下,孩子在奔跑嬉戏,父母在工位前心神不宁——既盼孩子快乐,又忧安全无人托底。这份“看护焦虑”,到底该如何安放?
随着暑假开启,很多家庭的节奏骤然改变。双职工父母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难题:如何在工作与带娃之间找到平衡?孩子的假期,一不小心就成了父母胸口的一块石头。“看好孩子”不再只是一句叮嘱,而成了很多家庭暑期生存的第一要义。
于是,不少家长选择用“填满时间”来换取安心。奥数、编程、艺术课……孩子们的假期被无缝衔接的集训安排占满。看似是为未来投资,背后却往往是父母因无法陪伴而产生的补偿心理。但这真的能让孩子快乐吗?暑假真正的意义,也许恰恰在于那些“不被安排”的空白——那是课堂之外,成长真正发生的地方。
回想我们自己的童年暑假:和小伙伴追蜻蜓、捉知了,在田野里乱跑,甚至第一次笨拙地帮父母做饭。那些好像“没什么用”的时光,却悄悄塑造着我们看世界的方式。真正的守护,从来不在于无缝看管,而在于让孩子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每年暑假,溺水、交通意外等安全事故并不鲜见。仅靠“千万注意安全”几句嘱咐,挡不住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不如把叮嘱变成实景演练:带孩子模拟消防逃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应对陌生人、一起去水域识别危险……安全,是一门需要实践才能掌握的功课。
而要真正破解暑期看护难题,不能只靠家庭“孤军奋战”。我们迫切需要一张由社会共同织就的“托举之网”:社区可以组织公益课堂,邀请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阅读、探索自然;企业不妨推出“暑期弹性工时”或“亲子陪伴假”,让父母有机会参与孩子的假期;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空间,也应延长开放时间、推出更多青少年活动,让孩子们有地方可去、有事情可做。
当家庭、学校、社会真正形成合力,父母的“看护焦虑”才能转化为孩子的“成长喜悦”。暑假的价值,从来不在多刷几本题、多上几门课,而在于让孩子走出教室,在广阔的世界里自由探索、感知生活。 把暑假还给孩子,也许就是我们能给他们最踏实、最深情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