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为“医育结合”探索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5 17:32:40 浏览量:3
开栏的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只有多调研、摸实情,盯住抓、抓到底,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才能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从今日起,健康报开设“一线调研”栏目,围绕各地推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探索实践的进展、路径、成效,刊发专家学者、机构管理者、一线改革者等业内人士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总结经验、梳理路径、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助力构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评论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聚焦“医育结合”主题,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对婴幼儿养育照护工作展开调研。该市整合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和托育保育队伍,将儿童保健服务融入托育服务,构建起从产前指导到生长评估的全程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和托育机构双向互动,走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医育结合”新路径。学习小组结合调研情况,总结出该市探索新路径的关键举措。
“三有”筑牢“幼有所育”根基
有机制,建立三级服务网络。湖州市2020年以市、区(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在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市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2025年依托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在5个区(县)均设立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承担婴幼儿托育、从业人员培训、儿童保健、家庭养育指导、托育机构监管等职能。该市还以全市23家镇(街道)“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为依托,提供儿科医疗保健、发育筛查、家庭访视、育儿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以“向日葵”亲子小屋为载体,推动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与托育机构、社区深度合作,围绕健康宣教、育儿分享、亲子互动等开展活动,形成三级服务网络。
有人员,成立“医育结合”队伍。一方面,湖州市以市政府会议纪要形式,明确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的职能、人员、经费等。经市委编办同意,在市妇幼保健院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划拨5名事业单位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市妇幼保健院任命儿童保健业务分管副院长为中心主任,选聘儿童保健科科长、副科长为中心副主任,整合儿科、儿童保健、健康教育、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21人,提供专业医疗技术保障。同时,湖州市将儿童保健、儿童疾病防控等相关人员在托育机构内的服务时长视作基层服务时间,在个人考核、职称申报中予以加分。
另一方面,湖州市支持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举办托育机构,延伸托育服务。比如,市级医院联合民营幼儿园开设托班;长兴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由长兴县妇幼保健院连锁运营;安吉县妇幼保健院率先开设乳儿班等。此外,湖州市推广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市妇幼保健院打造“盛爸说育儿”品牌并向各区(县)辐射孵化,逐步形成“陆大夫儿童成长空间”“浔医育儿”“善育德清”“伟伟道育儿”“檀檀说育儿”等子品牌,为家庭和托育机构提供家门口的专业化科学育儿服务。2024年,该院开展2858场活动,惠及2.2万余个家庭。
有经费,保障工作开展。湖州市确定吴兴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为浙江省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4个区(县)将养育风险筛查及咨询指导、健康指导员“医育结合”服务、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及咨询指导、婴幼儿心理行为筛查等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给予资金支持。
新模式织密“幼有善育”防护网
创新公建公营模式。湖州市于2025年5月启用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托大班托位80个、托小班托位30个、乳儿班托位20个,由市妇幼保健院负责日常管理、院属湖州爱心母婴保健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这一举措既保障了服务的公益性,又激发了市场化运作的灵活性。
以网格化方式提供服务。长兴县根据各乡镇(街道)“向日葵”亲子小屋数量及婴幼儿家庭分布情况,将全县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每个网格按照“一格一机构、一医一护”的标准配置资源,即至少配备1家托育机构、1名儿保科/儿科医生及1名护士。托育机构全面负责网格内养育照护小组活动的组织实施,每月配合完成1~2次常态化活动,确保服务的持续性与规范性。医生定期开展育儿咨询、常见病防治指导等服务,护士协助完成健康宣教、护理要点普及等工作,医护共同为家长提供专业育儿支持。
通过采取上述举措,湖州市儿童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3岁以下儿童发育监测筛查率达94.07%;得益于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家长课堂、视频教学的开展,托育机构和家庭科学育儿意识和能力增强,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超过90%;向托育机构派驻医护人员使托育机构的专业力量得到充实,托育服务专业性不断提升。
从3个方面深化探索
结合调研情况,学习小组认为,各地推进“医育结合”需在多层面深化探索,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力:
双向奔赴,提升专业效能。要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服务的双向促进作用。托育机构10项卫生保健制度均含有“医”的成分,以往具体工作主要由托育机构保健老师负责,医务人员参与可提高工作的专业程度。另外,在出生人口减少的背景下,妇幼保健院、县级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举办托育机构或支持托育服务,能够增加收入,开辟发展新路径。
丰富内容,形成标准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等3部门2023年9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预防接种、儿童照护指导、中医药健康服务、疾病防控。经过两年实践,“医育结合”内容可进一步丰富:围绕“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安全保障、回应性照护及早期学习机会”,将服务范围拓展至婴幼儿养育照护评估、儿童保健和应急处置、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医育结合”的对象可由入托婴幼儿、托育从业人员扩展至婴幼儿照护者;针对每类服务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如在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方面,明确包含不同月龄婴幼儿听力、口腔、眼保健、动作、身高等方面的细化要求,明确筛查不通过时应采取的措施等。
加大投入,促进专业发展。按照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在婴幼儿不同月龄进行随访,为家庭提供体格检查、发育评估、健康指导及预防接种等服务。可将这些工作整合到托育机构的“医育结合”服务内容中,逐步将健康指导员“医育结合”服务、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婴幼儿心理行为筛查等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并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可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发挥托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力量,开展对农村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的指导,以强弱项、补短板。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员 张黎 李晓辉 梁羽飞
编辑:马杨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