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天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与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格外关爱·非凡五年

发布时间:2025-08-24 17:25:49  浏览量: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文君 北京报道

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标准每人每年2.4万元;残疾人康复服务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累计完成2.2万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这些数据的背后,彰显了“十四五”期间天津残联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上的展示成效。

据了解,五年来,天津市残疾人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发展。

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提高康复训练救助标准和重度残疾人医疗救助资金筹资标准、社区照护服务、积极推进残疾人有关救助补贴纳入“一卡通”……“十四五”期间,天津残联积极落实和保障相关政策,为残疾人提供了从政策制定到兜底保障的全链条支持。

在政策制定上,天津残联高质量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制定实施《天津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细则》《天津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服务协议》。2023年4月起,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万元提升到2.4万元,2021至2024年累计救助残疾儿童1.7万人次,发放补助2.7亿元。《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的实施意见》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对于残疾儿童教育,天津残联制定实施《天津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推进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改扩建工程。落实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和残疾人教育扶残助学金政策,累计发放扶残助学金5774万元。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天津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在97%以上,随班就读5517人,送教上门1041人。

同时,天津残联还制定实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适应力评估》(DB12/T 1036-2021)、《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与运营规范》(DB12/T 1037-2021)、《天津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细则》《孤独症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能力参考标准及测评方案》等残疾人公共服务有关的地方标准和服务规范。实现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残疾军人和伤残民警残疾评定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国家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等有机衔接,全市各类社会救助对象中残疾人共计4.4万人。

在政策落实层面,天津残联累计为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5.8万件,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每年均保持在96%以上,超过85%的“十四五”目标。在医疗救助方面,调整其他重度残疾人医疗救助资金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780元提高至2300元。建设市级残疾人体育健身点432个,实现16个区全覆盖,每年为2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开展残疾人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

天津“十四五”残疾人就业培训情况/天津残联供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天津残联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机制,制定实施《天津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残疾人招聘活动354场。落实“一人一策”帮扶措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21年至2024年,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21136人,累计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17133人次。

除了针对残疾人个人的服务保障,残疾人家庭更是其生活的重要承载主体,相关保障政策也向家庭层面持续延伸。

近年来,天津残联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行“一站式”结算,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制度更加完善。残疾人寄宿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社区照护服务政策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累计为23.7万人次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服务补贴5.3亿元。

此外,天津残联还积极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和社会关系转移,启动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高标准落实惠民惠农“一卡通”改革,推动残疾人有关补贴救助纳入“一卡通”集中发放。

多维度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在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天津进一步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通过专项方案与规划明确方向、强化落实。

天津残联制定实施《天津市“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天津市“十四五”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实施方案》,落实残疾人无障碍建设强制性标准,为天津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据了解,天津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民心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改造2.2万户,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的220%。《天津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规划》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作为落实举措之一,实施海河旅游观光带无障碍环境建设民心工程项目,完成海河赤峰桥至永乐桥沿线两岸11.2公里亲水空间和街道路口192个点位的无障碍改造。

“融畅”客户端/天津残联供图

信息无障碍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据悉,天津无障碍导向标识系统“融畅”客户端荣获中国残联科技助残优秀案例。天津市级窗口服务单位为残疾人开设绿色通道并保留必要的现场服务窗口。视障人士公交出行无障碍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2023年度全国检察院系统12个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此外,智慧残联建设和部门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数智云助残”公众号“政策计算器”功能推动惠残政策“一键查询”。残疾人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按期上线,残疾人办事申报次数由11次减至1次,办理环节由12个减至1个。

在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天津残联进一步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通过多样化项目与活动搭建文化无障碍桥梁。

天津市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站点建成数量/天津残联供图

五年来,天津实施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1000个、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50个,扶持区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项目2个、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7个。连续举办残疾人文艺演出、歌唱大赛、艺术作品展、摄影展、助残音乐会、文化惠残专场演出、“玫瑰之约真情助残”联谊会、“牵手残疾人走进图书馆”“书香天津”阅读等活动。为2000户重度视力残疾人提供“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进家庭服务。

从康复救助、扶残助学、就业帮扶的精准发力,到家庭保障的全面覆盖、无障碍环境的多维建设,“十四五”期间,天津残联以政策指定为基础、落实保障为关键,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支撑,织密了残疾人关爱保障网。未来,随着各项举措的持续深化,天津残疾人事业将继续朝着更公平、更包容、更有温度的方向迈进,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拥有更坚实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